昨天听到一位送儿子(18岁)出国留学的家长抱怨,说孩子在国内学了很多年英语,可是到了美国,还要在当地的语言学校“回炉”,不但浪费时间,还要多花一笔钱。
刚听到这个抱怨的时候,我并不在意。早在 10 年前,我就认识一些北京的高中生家长,平均花费 20 万人民币,给孩子在国外的语言学校“回炉”(随后的学历教育投入,总计约合 100 万人民币)。
这位家长还说,“我总跟孩子讲,英语不过是一门工具,他怎么就是学不好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英语不过是一门工具”,这句话,并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智识上的优越,也不能增进我们对英语的理解。
再者,不少中国家长希望孩子高中毕业的时候,即能获得与西方教育对接的英语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孩子对英语,以及对英语所承载的思想,有必要的尊重,好奇,以及探索的欲望。
英语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会轻易说“英语不过是一门工具”;就像懂白酒的人,不会轻易说“茅台不过是一种液体”。
我给尖子生讲课的时候,会用大量的篇幅,展现英文的三个重要元素:力量、美感、灵魂。
简单举一个例子。英国 17 世纪诗人 John Milton(弥尔顿)有关出版自由的呐喊,姿态高昂、行文庄严、句式繁复,继承古希腊雄辩术的传统风格,字字句句,如匕首投枪,可谓民权斗争之利器。我摘引一段:
...For books are not absolutely dead things, but do contain a potency of life in them to be as active as that soul was whose progeny they are; nay, they do preserve as in a vial the purest efficacy and extraction of that living intellect that bred them.
...But 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 kills reason itself, kills the image of God, as it were, in the eye.
上面这段引文,普普通通的英美高中生读起来,也很费劲。我知道,好奇心强的中国高中生,一定很想知道英文的意思,那么就请欣赏我国外语学界的老前辈许国璋教授(1915 — 1994)的精彩译笔:
...书之生命,乃作者灵魂所赋予。书,作家智慧之精华,如炼金丹,升华净化,臻于至纯,乃纳玉壶,以为珍藏。
...若毁一好书,实毁理性本身,无异毁上帝之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