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花垣县边城小学。上午第三节课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这个时间是他们的免费午间营养餐时间,马上又有好吃的了,孩子们能不高兴么?很快,食堂的师傅们送来了精美的营养餐。今天的营养餐是面包和牛奶,这些都是偏僻的农村孩子以前很少看到的。“真香、真好吃!”4年级的小朋友田亮和全校1000多小朋友一起,美美地吃了起来。
花垣县的学生是幸运的。作为全省最早的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该县今年3月正式实施该营养计划,全县17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的3万余名学生,从此吃上了免费的营养午餐。
然而,5月24日,记者从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视频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全省还有很多农村学生没有花垣学生这么幸运。
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最近发布的调查显示,近年我国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虽然获得明显改善,但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情况依然突出。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普遍“营养贫困”, 47.6%的农村学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其中有66.4%的学生不吃早餐;在一个月内,有1/3的学生吃不到肉,2/3的学生吃不到鸡蛋,80%的学生喝不到奶, 35%的学生每天只吃一种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和萝卜等,多数靠自带的咸菜、辣椒酱,甚至盐拌饭。据测算,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农村孩子身高和体重等达标情况普遍低于城里孩子,低体重率达9%,发育迟缓率达12%。
35个县约150万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
农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引发多方面关注。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每年投入160亿元,在全国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并多次召开相关高规格的会议,部署推进。
我省成立了以副省长李友志为组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管理制度,落实了项目资金。去年年底,按照中央核定的50天下达了2011年秋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补助经费2.55亿元。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1000元,初中提高到1250元。为改善供餐条件,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2亿元,重点支持37个试点县市农村中小学校改善供餐条件。
目前,该计划在我省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已在37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试点,已有35个县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约150万学生享受了营养膳食补助。此外,全省享受课间加餐的学生有103万,供营养午餐的学生有47万。
县级政府是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
尽管如此,但我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走的路还很长。
部分试点县市政府对实施该计划认识不透,畏难情绪与等待观望思想不同程度存在,是根本原因。部分试点县抱有“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配套经费。还有个别试点县市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完全交给学校,有的地方甚至放任学校将学生食堂交给个人承包经营。
基础设施缺口较大,食品安全保障难度大,也是制约计划推进的一些重要因素。据了解,全省有不少试点县市农村学校没有食堂,有些学校虽有食堂,但条件简陋,供餐能力不足,一些学校食堂建筑、厨具等基础设施和饮用水达不到标准。农村中小学学生餐饮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卫生防疫条件薄弱,食品安全隐患大等等。
为此,会议要求各试点县,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和落实责任体系。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指出,县级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学校层面要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时,要明确分工,政府、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和责任人,并将营养改善工作纳入中小学绩效考评范围,督促各试点学校落实工作责任。
落实计划,经费保障是重心。会议明确各地要结合完善“一补”政策,落实好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所需资金。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增加的人员工资、水电费和燃料费支出,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可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试点县市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弥补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新增的运营成本;对于供餐企业,各地要加强监管,严禁供餐出现套利现象,同时对供餐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供餐成本。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专项资金,集中资金,统筹用于学生食堂建设,加快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食品安全是关键。会议要求各试点县市要确定不低于30%的学校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监测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营养状况常规监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掌握学生营养改善情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予以整改,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大力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