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大娘,您坐这儿!”记者近日在哈尔滨乘坐72路公交车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上车后,车厢前排的年轻人纷纷起身让座,可这位“固执”的老大娘却执意站着。她诚恳地对大家说:“你们上了一上午的班,挺辛苦的,还是你们坐吧。”最后,在记者和周围几位乘客的一番劝说下,大娘才终于肯坐,并连声向大家道谢。
这场景不禁让记者想起前几日广受关注的“73岁老人给84岁老人让座,公交司机播放歌曲表感谢”的事。这件“大事”首先在微博上炸开,随后一众网友开始群情激奋,纷纷将“道德缺失”的帽子扣在所有的年轻人头上,认为这是“时代的悲哀”,一时间,刻着“麻木”“自私”的板砖纷纷飞来,还真把咱们年轻人砸得有些晕头转向。
不可否认,这个时代有“最炫富”的郭美美,有“最冷血”的药家鑫,物质和私欲在不断拷问新一代的良知,但别忘了,咱还有更多的“最美”张丽莉、周江疆……危急关头,生死之间,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希望留给他人,给予人性之美最好的诠释。
丑恶与善良从来就是势不两立的,可是将“道德缺失”的板砖拍向这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就难免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
可这块板砖到底该飞向谁?回归到让座事件本身,车上的青年无动于衷,73岁的老大爷最后挺身而出。随后的采访中,一些乘客表示自己“很累”“很无辜”。
也许你在单位整整忙了一天,回家路上,你瘫坐在公交车上。面对站在你身边比你弱势的老人,你可以选择继续麻木地坐着,埋怨他已年过花甲,为何还要来挤公交。
你亦可以选择站起身,让出座位,你疲惫的身躯在车厢里晃荡,可你的内心或许会海阔天空。
尊重,真的无需那么多华丽的借口和花样的说辞。这座位,让或不让,它都在那儿,全在你一念之间的选择。(新华社记者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