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云妙语连珠、诙谐幽默,跟他聊天,总能笑倒周围一大片人,但是在笑过之后,总能感到那直率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层次的宏观视野。17岁当兵,21岁当老板,从四川到湖北再到深圳,在唐海云近15年的创业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川商”的敏锐、魄力、顽强和坚定。
南下深圳
找寻梦想
1993年,深圳还处于严格管制的时期,没有边防证进不了关内。唐海云无意中得知高中语文老师的女儿在关内,当即联系到她,叫她老公的弟弟开车将自己弄了进去,进关后又发现找工作成了难题。
唐海云当兵时,未满18岁,没有拿到身份证,因此就不了业,最后他只好找了家房地产企业做保安的工作,训练了15天,竟然顺利地通过了,还当上了副大队长,一个月七八百块钱的工资,但是这份工作只做了7个月,唐海云就放弃了,他觉得当保安给人家看门不是自己的性格,在那里站岗对人家点头哈腰的,这让他的自尊心有点承受不了。
思索再三,唐海云决定回老家,身上揣着在深圳挣到的两千多块钱。
辗转周折后,唐海云有了开餐馆的念头,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开餐馆门槛很低,投入也低。于是他召集了几个人,投入了两万元,五十多平方米的地方,在当时来说,规模还是很大的,1998年4月1日,他的餐馆正式开张了。那时唐海云才21岁,即开始了创业之路。
求职成功
开始接触对讲机
2001年3月,唐海云又踏进了深圳这块土地,通过面试后,唐海云选择了一家对讲机企业,到了那家企业,老板跟他聊过之后,发现他是个人才,当即决定招聘他做销售,底薪2000元。唐海云说:“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底薪2000元意味着天文数字了。”
自此,唐海云开始接触对讲机这个行业,命运的转机也从此开始了。进了这家公司之后的第二个月,唐海云的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他感慨:那个时候的生意是真的好做。2001年在深圳卖对讲机的没有几家,随便一个建筑单位就要三五十台的对讲机,一台对讲机能赚500元。
唐海云赚到了钱,还清了以前所有的欠款,还给别人算了很高的利息。这时的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把父亲从老家叫出来帮自己送货,一开始买了辆破自行车,后来发现效率太低了,又赶快买了一辆汽车,一下子效率高了很多。唐海云辞职去找经销商,自己从公司提货再卖给经销商,从中赚差价,第一年赚了二十多万元,到2002年的时候,唐海云一年就赚了45万元,他说:“这个行业真的是迅速崛起,我从一无所有,到第二年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一步到位。”
打造世界品牌
完美收官
2006年,唐海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深圳市海云通对讲机有限公司,这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一家以“对讲机”命名的企业。
唐海云特别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2008 年,对于刚刚成立两年多的海云通来讲,无论是资产还是规模都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辈,但是,就在这一年,唐海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中央电视台推广自家的对讲机品牌。而真正让唐海云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萌生打造世界品牌的决心,还是源自于另一个曲折的故事。
2011年,深圳成功举办了大学生运动会。在与多家同行企业争夺这个项目的时候,自己的“海云通”品牌幸运地中了标,但是中标后却并不如想象中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