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人生的一座独木桥,那么中考就是通过这座桥的一道不可逃避的门槛,是人生的首次大考,它在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在考验着家长。自从孩子进入初三,或者说从孩子上初中开始,作为家长就从来没有消停过,每天都绷紧了神经,和时间赛跑,和考试博弈。就中考来说,十四五岁的孩子在考场上拼搏,中年的家长们在考场下切磋、权衡、选择。填报志愿、备战考试、分数公布、等待录取……中考就像一个巨大的悬念,横亘于中考学生和家长的心间。
全家齐上阵博弈中考志愿
40岁的周女士近来因为孩子的中考倍受煎熬。昨日早晨,她打电话告诉记者,她和孩子正在学校看榜,孩子被录取了,她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近一个月里,因为孩子中考,周女士经常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时好时坏,心情也起伏不定。她说,一场中考让全家人都经历了考验,现在看到孩子榜上有名,她从心里觉得这种经历更像一种磨砺,另一方面,真正经历过了,现在崩紧的弦稍一放松,才感觉到虚耗过多。事实上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现实,已经让整个社会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着考录这座独木桥,也有意无意地加重了这座桥梁的承载。
“一个好的高中直接决定了孩子上怎样的大学,甚至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了让孩子考个好高中,周女士可以说全家备战迎考。4月份一诊考试结束,孩子考了498分,报考哪个高中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眼前。先前全家人统一认识报考兰大附中,但从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来看,去年兰大附中的录取线是527.5分,孩子一诊()考得不理想,如果能再提20分,其他科目再努努力,是不是还有希望报考?“上好学校出来的孩子将来的交际圈都是教授、工程师、专家等,和一般学校出来的学生的生活圈子都不一样。”听同事这么一说,周女士更有了让孩子报考兰大附中的心。
“孩子,你放心报考兰大附中,分数不够我们掏钱择校也行。”周女士心里暗暗给孩子使劲。但后来,参考了朋友同事和以往考生家长的意见,又怕万一冲刺不了兰大附中,又不能再填报其他省级高中。而同在城关区的兰州二中和兰铁一中的录取去年都在500分左右,看一诊的成绩可能更适合孩子的选择。孩子最先转移了目标,说宁可考进去,也不择校进去,更不愿意做一个借读生。经过再三权衡,一家人又开始留意起兰州二中和兰铁一中两个学校。
“二中离家远,兰铁一中离家近。”“两个学校各有所长,报哪一所都可以。”在一周多的时间里,这个讨论一直在进行着。在多次咨询老师、往年的中考家长和同事朋友之后,一家人最后敲定了兰铁一中,但周女士仍不甘心,“你从来都不管儿子!”极度烦躁时周女士甚至有点抱怨老公平时只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学习。
孩子备战迎考父母陪考不松劲
“临阵磨刀不快也光。”离中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为了最有效地利用好复习时间,周女士和老公决定帮儿子在短期内提高成绩。周女士负责文科,老公负责理科。每天晚饭后,周女士陪孩子学习,看英语、语文试卷,把难点、疑点找出来,再让孩子有选择地去看。老公则在书房里将近两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做了个遍,归纳出考试知识点,再找相应的试题让孩子练习。每当看到孩子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时,周女士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仍然给儿子加油打气,“再坚持几天,中考结束了让你好好睡几天。”
为帮孩子节省时间,每天晚上,她都提前将洗脸水、洗脚水倒好,儿子梳洗完毕就可以直接睡觉,“为的就是让他能多点时间睡觉或看书。”周女士还从网上专门下载了一篇如何做营养早餐的资料,上面记录的20多种早餐制作方法,她每天换花样尝试着去做,给孩子增加营养。
备战的孩子全力以赴,在学校跟着老师的进度复习,课后还要到补课老师那里去恶补,操心孩子的家长也一样一刻都不歇着。诊断考试后,李敏的爸爸也像周女士一样受着煎熬。李敏基础较好,诊断考试成绩接近600分,爸爸决定给李敏报考兰州一中,但因为毕竟孩子还小,万一临场发挥出现失误怎么办?他便与原初中学校商定,万一李敏中考成绩达不到兰州一中的录取线,原所在的中学要无条件录取李敏,这才可以放心一搏,他们选择的是此路不通走彼路,以稳坐钓鱼台保女儿上好的高中。
帮助李敏复习,善于总结归纳的爸爸,给李敏制定了严密的复习计划,中考前将各科试卷各做五套,从中查漏补缺,找出易出错的部分,重点攻击,各个击破。擅长文科的爸爸还利用空余时间帮李敏看了五套语文试卷,并从中归纳出了她极易出错的题目。同时,还严格控制了李敏的看电视和上网时间,但调皮的李敏有时也会打着倒水、吃东西的旗号在客厅磨蹭一会儿,这个时候都会被爸爸妈妈以中考第一抓紧复习为理由,毫不留情地“吼”回去。
与周女士夫妇和李敏的父母相比,王伟的妈妈则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她也想帮儿子复习,但苦于夫妻俩文化水平较低,无力辅导孩子现在的课程。儿子英语不好,数学跟不上,虽然家里经济不宽裕,夫妻俩下岗多年,为了生活,家里凑钱买了台三轮摩托车在庙滩子卖鞋摆地摊,有时夫妻俩甚至还要开着三轮车到皋兰、榆中卖鞋贴补家用,但无论怎样,孩子的学习开支却不能少,从初三开学,妈妈给儿子报了英语、数学等课程的辅导培训班,就是想通过补课让儿子在中考时考个好成绩。“我和他爸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不也不会那么早就下岗。”就算能助儿子考上一所普通的高中,最后上一所普通的大学,能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夫妻俩也很满足了。
“明天就要考试了,我怎么什么都不会!”6月16日,是中考的第一天,第一门考语文,头一天晚上孩子翻看书,却显得非常烦躁。“听到孩子的话,周女士突然一阵茫然,继而是恐慌,更是痛心生气!”全家人全力以赴地帮助复习备考,临到考试前孩子却说什么都不会,周女士心里突然就像装满了炸药,但又不能对孩子表现出来,只好先说服自己考前不能紧张。
愁苦交织的择校之旅
7月1日,中考成绩出炉,天刚蒙蒙亮,周女士已睡意全无,起床开始打电话查成绩,但电话打不通,心里又开始窝火,一查才发现还没开通查分热线。8点多,孩子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查分。10点半回来,表情不大自然,周女士心里就咯噔一下,“是不是没考好?”得知孩子考了504分,虽然离预期相差甚远,但周女士还是觉得上录取线应该没问题,因为报考学校去年的录取线是490分,一家人窃喜填报志愿适当,孩子好歹能顺利上线了。
然而中午1时,从几个家有中考考生的同事处一打听,才得知今年中考试题微易,考生成绩普遍较高,赶紧托朋友打听兰铁一中的预估分数线,朋友说据了解是505分左右,周女士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一分之差,难道儿子上不了线?全家人又一次陷入了焦虑中。 7月4日,各学校相继公布了录取最低分数线,兰铁一中505分左右。中午,忐忑不安的周女士和老公去兰铁一中查问。学校已经贴出招收择校生的告示,一名考了549分的考生,因报考兰州一中离588.5分的预估线相差太大,家长正在办理择校手续。周女士的心里又是一紧,然而学校只答复9号出榜,回去等通知。
那天,阳光灿烂,但李敏的心却一点也晴朗不起来,她中考成绩567分,也将和兰州一中失之交臂。爸爸原本谈好的本校也以李敏第一志愿没有填报为由,迟迟不给明确的答复。孩子考得不算太差,因为当时填报志愿失利,反而没学上了,这种落差让李敏爸爸倍感失落,他开始奔走打听其他高中学校……
然而一个个学校跑下来,却让他越来越沮丧。虽然孩子分数超过了很多学校的录取线,但都因为第一志愿没填报,要择校需交纳1.4万元的择校费,这让他心理上很不愿意接受。他拿着孩子的获奖证书、几次中考诊断成绩单又开始一所一所地跑学校,经过再三努力,有一所市级知名高中答应破格录取李敏,一家人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相对周女士和李敏的爸爸,王伟的妈妈这个夏天都摆脱不了儿子中考失利的阴影,387分的成绩离市级高中最低录取线还差13分。“就算我们两口子砸锅卖铁让儿子择校上了高中,将来又能怎么样呢?”王伟妈妈对记者说。勉强上了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未来还是一片迷茫,“现在看来,既然无望上普通高中,还不如让儿子上职高学点技术,早日参加工作。”虽然她心里这样想,也开始在各职高间奔走,但王伟妈妈还是一有空就不由自主地打听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会不会降,孩子到底是择校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高呢?
教育资源不均衡下无奈的选择
经过了这样漫长的煎熬、焦虑和奔波,昨日,李敏和周女士的孩子的录取学校终于有了结果,王伟却榜上无名,父母还在犹豫孩子是择校上高中还是选择一所职高,学一门技术。
“择校是指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而人为地为孩子选择一所较好的学校,目前我们的教育师资力量还不能实现均衡的情况下,择校是当前这一历史发展时期的必经阶段。”记者采访时,兰州市教育局办公室陈瑞观告诉记者。自从2003年8月,甘肃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我省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三限”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深处迷雾的择校问题变得公开、明朗。可以说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而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择校就成了现实的产物,而考生本身就得承担着“钱途”与“前途”的双重考验。
昨天周女士对记者说,从榜单上看,学校共录取了543名学生,她孩子的名次在350名左右,班上原来认为落榜的几个同学也一样榜上有名了,这就可以看出,比起之前公布的录取分数线还是有所降低的。根据孩子和她知道的几个学生的成绩来看,10号之前学校都不明确说明录取结果,无端地增加了大家的期待,很让人费解,为了学校的声誉而公布太高的录取最低分数线,给家长和学生增加负担,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消耗。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