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快乐成长为本,强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儿童愉快发展,这是快乐教育的灵魂,贯穿在快乐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北京一师附小校长 张忠萍
每年夏季,在北京一师附小精心编排的毕业典礼上,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同学都会收到一份由校长张忠萍亲自赠送的礼物:一本由学生们自己编写的《快乐成长故事》,其中记载了每一位同学在校学习、生活的片段,不少内容值得他们珍藏一生。
在德国著名漫画家雅诺什名为《雨汽车》的故事书里,主人公小奥古斯特最后把大吊车开到学校,把学校的房子吊了起来,把学校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不用上学了。曾几何时,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不是高高兴兴地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歌去上学,而是愁眉苦脸地唱起了“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学生们为什么觉得上学不快乐?教育者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弊病。
建造一所快乐学校,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是许多教育家的理想。为此,北京一师附小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快乐教育”探索,把学校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把学习和成长变成了快乐的事。从多年前担任校长开始,张忠萍就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师对学校10多年的快乐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快乐教育是以儿童快乐成长为本的教育”。她说:“以儿童快乐成长为本,强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儿童快乐成长,这是快乐教育的灵魂,贯穿在快乐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成长是指每一个儿童主动、和谐的发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成长是快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快乐则是多种类、多层次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学生成长的情感动力。”
为此,学校在快乐教育中进行全方位实践。语言和交流平台建设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形式。在北京一师附小,每天清晨学校门口一声声师生间亲昵的问候,是一天快乐生活的开始;每一个课堂上,老师们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眼神、理解的微笑,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让师生的心在情感交流中相通;每学期的“心灵驿站”周广播,以及“我说老师”、“快乐分享”等活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引导师生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分享快乐、创造快乐。
每年9月1日,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胸前佩戴着小红花,被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手拉着手领进校园,走进教室;每年教师节,学校组织孩子们讲述“我和老师的故事”;每年毕业典礼,老师会为毕业班的全体学生上好最后一课。看着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哺育下长高了、长大了,老师和家长都情不自禁地流下幸福的泪水。
自主综合的课程体系构成北京一师附小快乐教育的课程特色。根据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心理需求,该校在增进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做快乐学习小主人,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茁壮成长。多年来,师生们总结出了《阅读积累的小妙招》、《学作曲》、《课堂发言》、《我扔实心球》、《学素描》等近200种自主发展的综合课程和快乐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们还共同开发了德育类、民族类、科学类、体育类、表演与欣赏类五大类46门校本选修课程,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在一年一度的书画艺术节、音乐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们自我设计、自主组织、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