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是2010年7月1日由北师大与石景山区教委合作共建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包括小学部、中学部和国际部三个校区。小学部位于西山枫林小区,毗邻北京射击馆;中学部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山八大处公园南侧,与北京军区机关大院相邻;国际部位于西黄村地区,紧靠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学校周边环境幽雅,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名胜古迹和现代科技园相彰显,人文底蕴和科技韵味浓厚,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办学思路
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继承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通过不断摸索、反思、总结,提出“励耘教育”理念,建设一所民主、开放、和谐、高效、优质、富有国际视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通过“励精图治,勤奋耕耘”,学校形成了较为清晰、系统的办学思路,构建了励耘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
励耘教育是励耘实验教育的简称,其含义来自励耘和实验两个词的组合。励耘实验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励耘·实验精神、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校训与校歌、学校标识和励耘话语六个部分。我们树立了“卓越于励耘,首创于实验”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励精图治,勤奋耕耘;求是创新,励志尚勤;成就自我,服务他人;首创为先,卓尔不群”等三十二言来诠释“励耘·实验”精神。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分别为“培养励志尚勤、求是创新的励耘人”和“建设励耘· 实验文化主题的卓越学校”。“励精图治,勤奋耕耘”的校训铭刻师生脑海,“励耘之歌”艺术化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标识使用北师大附属中学统一标识。励耘话语肯定向上,具有人文底蕴,表述别致温暖,不使用否定话语评价任何人。
励耘教育的实践体系包含励精图治的治理文化、慎独济世的德育文化、求是创新的课程文化、实验为先的课堂文化、兰心蕙质的教师文化、励志尚勤的学生文化、古朴典雅的仪典文化和大方之家的环境文化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三、办学实践
励耘实验在正确的办学思路指引下,在规范办学制度基础上,继往开来,科学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创新,在诸多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
1. 努力建设“兰心蕙质”的教师文化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励耘实验的不懈追求。通过引进和培养,励耘实验当前在职教师150余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2人,硕士33人。目前,学校共有高级教师38人,中学一级教师46人,基本形成了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成熟的优秀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励耘实验培养兰心蕙质的教师,具体措施包括:分类培养;分等考核;制定兰蕙指南指引教师工作。
2012年,学校启动“名师带高徒”项目,陆续聘请了11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专业各异的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作为青年教师导师,有30余位青年教师投入名师门下,藉此培养“兰蕙名师”。
2. 努力建设“求是创新”的课程文化
励耘实验在遵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科学实验,从四个方面努力建设“求是创新”的课程文化。
第一,选修课实行学分制。
第二,课程的设置和分类实行模块化,初步建立了“四项技能·五彩课程”的课程体系。
“四项技能”指励耘学子必须掌握包括运动技能、音乐技能、书法技能和语言技能(英语之外再掌握一门小语种)在内的多项技能,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彩课程”指将三级课程有机组合,分为红橙蓝绿紫五个模块。
第三,小学和中学贯通考虑,构建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体系。
第四,着力打造一门特色课程(手球),及一门传统课程(排球)。
3. 努力建设“实验为先”的课堂文化
励耘课堂是贯彻和落实励耘·实验精神的课堂,是体现和实施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励耘课堂的建设有四种重要途径。
第一,开展教学方式的革新。
第二,制定励耘课堂评价标准。课堂评价包括9个评价标准,2个记录反思点,称为励耘课堂十一条。
第三,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学校构建以教研室为主,教学校长亲自挂帅,全体教师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
第四,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学研究体系。一是从课例研究做起;二是深入实行导师制;三是实行兰蕙首席教师和博士后工作室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能量。
4.努力建设“励志尚勤”的学生文化
励耘教育培养励志尚勤、求是创新的励耘人,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设立励耘节。设立励耘学术研究节、体育节、艺术节、心理节、国际文化节。
第二,评比励耘学生。设立励志、尚勤、求是、创新四个单项奖,设立全面素质综合奖——励耘奖。
第三,制定励耘手册。励耘手册是指引学生成长的行为手册,每学年制定一次。
第四,在中小学同步推行励耘导师制和励耘导生制。学校不仅实施小班化教学,还给所有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励耘实验是社会各界充满高期待的新学校,学校以系统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办学实践,缩短奋斗历程,图谋又好又快地发展。全校师生践行北京精神,励精图治、勤奋耕耘,正处于努力建设民主、开放、和谐、高效、优质、富有国际视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的征途中。
四、办学特色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稳定快速发展,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实验为先”的励耘课堂文化。此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实践(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开展的一种实践性教学研究活动。
为此,我校首先制定励耘课堂评价标准。从评价内容上来说,紧密围绕励耘教育主题确定,并转化为适合课堂情境的评价语言,而且是从教师自我反思角度开始,从每一节课的角度着眼,从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步和教师的专业进步着眼。可参考如下标准:我这节课做了一点价值引导——这是励志尚勤教育(不仅仅是有志气和勤奋的教育,代表价值教育,还需要老师有深厚的人文涵养);我这节课没有一个知识错误——这是求是精神;我这节课制造了一个惊喜——这是创新意识和方法变化的追求,主要指教学方法的精细或新灵感;我这节课说的是励耘话语——这是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我这节课给了学生时间并有效利用了——这也是勤勉有效工作的标志;我这节课带给学生一点进步;我这节课感觉很享受;我这节课的衣妆、举止都很美;我这节课感觉学生很活跃;我这节课的精彩记;我这节课的遗憾点。一共是9个评价标准,2个记录反思点,称为励耘课堂十一条。评估决定采取5分制打分方式,3.5分及格,4.5分以上优秀。评估者既包括教师自己,也包括同事、领导,还囊括学生和家长等。设计的用意是教师每节课自我评估,及时提醒自己,振奋精神,勤勉进步,处于新鲜追求之中。既追求深耕,更着眼乐育和成长。一课一惊喜,一堂一进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称为自检进步教学模式。
其次,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课例就是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例,反映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可以一人同课或不同课多班多轮、多人同课或不同课多班多轮等四种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指向的教学循环研究,有主题、有技术、有证据、有结果,讲究科学和规范,具有规范的研究气质。课例研究的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课例呈现与课堂观察、课例研讨与沟通、撰写报告等。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是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方案、说课文稿、反思稿、教学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论文、课堂观察与教学诊断报告、课例研究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励耘实验要成为卓越学校,教学管理上必须建立课例研究制度。每个学期重点开展若干学科的课例研究活动,以教研室为主组织,教学校长亲自挂帅,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主题包括:蓝色模块以概念教学和思维训练为主题,红色橙色模块以价值教育为主题。无论什么主题,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永远是课例研究的核心所在。
第三,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教师研究文化。一是从课例研究做起。关于课例研究资料,可以采取教师搜集、专家提供等多种方式,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例研究。各教研组应当制定专门的课例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周期,以学校名义聘请相关专家做指导。一轮课例研究周期内,需要开展专家讲座、开发课堂观察工具、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等。同时,科研方面的设计和课例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课例研究的发展。二是深入实行导师制。重点培养的“兰惠名师”,聘请校外专家包括研究者和教研员老师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导师。同时,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励耘智库成员可以做全体教师的导师,分为几个团队,制定活动计划。三是实行兰惠首席教师和博士后工作室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能量。
一年多来,学校坚持开展课例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
自我反思是课例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记、教师随笔等方式将自己的精彩记和遗憾点一一记录下来,既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又成为课例研究的宝贵素材。
同伴互助是课例研究的一种有效方式。学校组建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体育美术综合教研组,完善了“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模式,开展组内和组间的课例研究。此外,学校还继承和深化了原八大处中学首创的“中学导师制”,既给学生配备导师,也给年轻教师配备导师,创建了“导师学生合作小组”和“导师小组会诊”的工作模式,通过师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专业引领最大优势就是有助于避免同一水平教师教研和科研的自我重复。我校采取的具体形式包括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引导的教研、专家参与的教研、项目合作的教研和科研等。
与此同时,学校推行更多的是扎实系统的专家参与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主要体现为四项内容、三个关注,四项内容指名师引领、新秀竞技、专题研究、四方(专家、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学生)交流;三个关注包括:关注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关注教学能力提升的教研活动;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一年多来,学校各教研组推出200多节各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以2011年2-4月为例,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编者、北师大马欣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石景山区高中历史教研员成学江老师,全国优秀教师、首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郑晓龙老师等先后莅临励耘实验,走进课堂与师生一起进行课例研究。其中马欣老师四次莅临励耘实验,深入课堂,程翔老师亲自给师生上示范课。学校推出30余节研讨课,专家和师生将课例研究做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2011年9月开始,中学部各学科、各教研组围绕课堂,正开展新一轮课例研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多轮反复的课例研究,目前学校教师做到了心中有常规、眼中有榜样、手中有技能、脑中有理论。
以科研促进课例研究同样是专业引领的一种较好形式。2010年9月,我校《留住一桶水》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教委领导和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2010年11月,学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受到北京市教育专家的好评。在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评审中,石景山区经审批获得立项资格的7项,其中2项由我校主持,分别是师雪峰老师的《中学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挖掘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和牛静老师的《中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学科间渗透教学的研究》。
2012年2月,学校陆续聘请校外专家包括特级教师、研究者和教研员老师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导师,深入实行导师制。拉开“兰惠名师”培养序幕。
三个结合 四项技能 五彩课程 构建体系
励耘课程是实现励耘教育的“跑道”,励耘实验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已经初见端倪。
学校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构以“四项技能 五彩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四项技能”的培养已经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注重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性体育活动同步进行
“每天锻炼1小时”、全员性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活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11月5日在北师大东田径场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全员健身的重要标志。学校与北京军区体工队合作共建“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组建男女手球队。在2011年8月全国中学生手球比赛中,男子手球队一举闯入全国8强。学校继承原八大处中学的传统项目,组建女子排球队,通过高水准的日常训练,显示出相当潜力。目前,排球和手球已经进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课程表,成为学校特色项目。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
中学部正在组建合唱团、交响乐团和舞蹈团。小学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了“唱歌学英语”,将音乐教育和英语学习相贯通。通过“励耘小歌星大赛”,选拔具有较好音乐天赋的孩子组建童声合唱团。
承传中华书画艺术是学校又一技能培养目标
学校编写了书法歌,开设书法课程并组建中小学书法兴趣小组。小学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软笔书法,高年级还开设篆刻课程。另外,中学部和小学部还分别组建了美术特长班和美术小组,深入发掘学生艺术天赋。
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力求实现“三语学习(母语、英语和第二外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等小语种逐步开设,其中法语和韩语已经进入小学部课程表。
在课程模块化方面,小学部开发编印了英语阅读、乒乓球、手球、游泳、形体、传统经典、礼仪教育、绘本阅读等校本课程,同时,由生命教育、骨骼保健、形体训练、传统经典诵读、礼仪教育组成的绿色教育课程模块初现雏形。中学部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有美术课程、语文阅读课程、八大处公园科学考察课程等。
励耘实验是社会各界充满高期待的新学校,在励耘教育中起步,以系统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办学实践,缩短奋斗历程,图谋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以励耘教育为品牌的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励精图治,勤奋耕耘”,励耘实验正走在成为卓越学校的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