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榆次八中张榜公布该校2012年优质高中到校指标学生入选榜单后,晋中市榆次区居民赵锐的心情一直特别好。
赵锐的儿子赵玉和田,是榆次八中2012年应届毕业生,今年中考,他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区重点高中统招生分数线,但中考成绩在八中排名居前,因此获得入读榆次最好的高中之一——榆次一中的到校指标名额。“我儿子小学成绩一般。小升初时,我和爱人曾打算托熟人,把他送入一所重点初中。但考虑到他比较调皮,自控能力差,加上家门口的榆次八中有优质高中下校指标,最后决定让他就近入学。”赵锐笑着说,如今,他特别得意自己当初没有给孩子“择校”。
优质高中到校指标,是指优质高中招生时,要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当地的各个初中。今年,在晋中市,像赵玉和田这样升入优质高中的初中生,有数千人。
2008年起,晋中市施行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不仅救活了濒临倒闭的中学,也有效破解了择校热的老大难问题。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如何出笼、如何推进?记者赴晋中进行了调查。
2008年起,晋中市施行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不仅救活了濒临倒闭的中学,也有效破解了择校热的老大难问题
晋中市教育局规定,享受到校指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在招生划片范围学校就读,二是在该校建有正式学籍,三是在该校就读3年,四是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择校借读生没有资格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按此要求,李忠文的儿子如果到了好初中,如果中考达不到优质高中统招线,也上不了好高中。而如果不择校,只要在该校排名靠前边就能上了好高中。几番思虑,他最后决定,送孩子就近入读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学。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老师也重点培养。今年中考,他的儿子考了高分,被榆次一中录取。
择校热催生均衡教育改革
“现在,我全天24小时开着手机,如果有关系打电话,我会给他讲晋中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劝其让孩子在划片范围就读。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只要用功,将来可以占用优质高中的下校指标。”晋中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晋峰在其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换在4年前,高晋峰无法拥有现在这样的自信。
择校热,这一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社会现象,过去十多年,在全国大中小市一浪高过一浪。晋中市,亦未能幸免。
高晋峰称,2008年以前,晋中市形成两股择校流,一个是乡镇家长们送孩子到城市中学择校,一个是城里家长们送孩子到城市优质中学择校。结果导致严重的马太效应,城市好点的初中,班容量严重超标,像榆次五中等重点初中,一个班达到70至80名学生,超过规定班容量20到30人。与此同时,部分乡镇中学、城市薄弱校,招生却吃不饱。
择校严重违反了教育规律,带来严重隐患,同时,也助长教育不正之风。“凡是可以择校的学生,其家长不是有权,就是有钱。一般平头百姓,是没有条件给孩子择校的。”高晋峰说。
人们对择校风怨声载道,2003年后连续几年,晋中市行风评议,晋中市教育局都排在倒数几名。2007年,该局就此展开调研,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在推出具体措施前,晋中市教育部门整整筹备了一年。“化解择校热,会触动社会方方面面,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最后,我们有关义务教育的措施和改革方案,市长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了讨论。”高晋峰说。
随后,一系列组合拳推出。
2008年,晋中市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推行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优质高中到校指标制度。
今年5月,教育部举行晋中教育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广晋中经验。
择校生不享优质高中指标
晋中市榆次区居民李忠文,是一个下岗职工,他的儿子在榆次道中西街小学毕业,毕业成绩列全年级第一。儿子学习好,他和爱人曾打算把儿子送到一个好初中。他四下打听,才发现,区里一些重点初中,严禁收择校生。
晋中市教育局规定,享受到校指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在招生划片范围学校就读,二是在该校建有正式学籍,三是在该校就读3年,四是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择校借读生没有资格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按此要求,李忠文的儿子如果到了好初中,如果中考达不到优质高中统招线,也上不了好高中。而如果不择校,只要在该校排名靠前边就能上了好高中。几番思虑,他最后决定,送孩子就近入读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学。孩子学习成绩不错,老师也重点培养。今年中考,他的儿子考了高分,被榆次一中录取。
优质高中指标到校,被晋中市教育局视为其实现“零择校”的一项“核心政策”。
晋中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起草每年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指导性文件,科长侯希诚,是晋中市教育局的老人。“乡镇中学和城市薄弱校学生,享受的教育无法跟优质中学学生比。优质高中指标下校措施,给乡镇中学和城市薄弱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以2012年为例,侯希诚向记者解释了晋中市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具体操作办法。
今年,晋中市确定,榆次一中等19所省、市级示范性高中,为指定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学校。到校指标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是:首先确定招生计划的总名额,减去20%的择校生计划名额后,剩下的名额,20%给统招生,80%为到校指标名额。初中学校分配到的指标,依据该校学生分数进行排队,确定录取名单。这个名单,将在学校公示栏张榜公布,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
2012年,晋中优质高中招生情况怎么样,因各县区仍在汇总,市教育局未能向记者提供相关数据,记者来到了榆次区教育局。
榆次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王跃梅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榆次区榆次一中、二中、经纬中学,被确定为优质高中指标下校示范高中,三所学校,共提供2050个招生名额。
根据市教育局今年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下校政策,三所学校招生总名额中有1312个名额,被均匀分配到全区27所初中。
距榆次区十公里的农村中学北田中学,今年有390名应届毕业生,分配到70个优质高中下校名额。位于榆次边缘的山区校什揭村中学,与寿阳县毗邻,今年有150名应届毕业生,分配到26个优质高中下校名额。
榆次五中,是榆次名校之一,今年有710名应届毕业生,分配到126个下校名额。
北田中学、什揭村中学、榆次五中,获得的优质高中下校指标的比例相差无几。“扩大指标下校额度时,一些重点高中校长向局里提意见,认为分配给薄弱校额度太大,可能影响到生源质量。”侯希诚说,其实这种变化对重点高中的影响并不大,因为重点高中招收的还是各地的尖子生。2013年,晋中市还要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到校指标的额度。
家门口的学校来了好老师
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村民王利明,2009年把儿子送到离家20公里的城里就读,如今,他的儿子又回到镇上的中学读书了。“村里出去读初中的孩子都回来了,从城区交流来不少优秀教师,班主任比家长还上心,不仅省了赞助费,而且书费全免,连住校伙食费也不用交。”
在晋中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史进智看来,“学生择校,其实学生择的不是学校,而是好老师。好老师能留住好学生,好老师也能带走好学生。只要老师好,破房子也能招到好学生。”
2008年7月底的一天,晋中市榆次区157所中小学校长一大早被紧急召集到区政府开会。内容没通知,议程不清楚,区领导坐镇指挥,校长们琢磨“不寻常”。
会议结束时,宣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实行大交流。随后下发的红头文件载明:不交流者,校长就地免职,教师调离岗位。
晋中市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由此拉开大幕,2841人首批“试水”。
晋中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交流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并完成一轮教学任务的教师,以及在同一岗位任职满6年的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各校的校长是交流的突破口。相关政策要求,校级领导先行交流,鼓励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等主动参与交流,带动一般教师主动自愿交流。
刚推行交流制度时,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在人走关系留和人走关系动两种交流方式中选择。人走关系留的,交流时间一般为三年。从2011年开始,教师交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人走关系动。从今年开始,晋中逐步推行将教师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的改革,教师资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定期交流、合理配置。
为激励教师参与交流,晋中市出台规定,参与交流的教师在评聘职称、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从2009年开始,这一激励措施逐渐变得刚性: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选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时,必须有异校交流经历。
首批交流,榆次五中有6名教师到榆次八中,他们中,有省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还有获金钥匙奖的教师。受名师效益影响,当年就有20多名划片范围内的择校生回流。
通过三年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榆次八中的班容量也由交流前的30人上升并稳定在50人。是交流促进了融合,强校带活了弱校。
4年来,晋中市共交流教师1.2万人,全市近三分之一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
均衡编班狠刹择班风
在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学校根据入学成绩,把学生分三六九等,编成重点班、实验班和普通班。重点班都是尖子生,学校为这些“特殊的班”,配备最好的教师。一些家长,想尽办法,送孩子进这样的优势班。
2010年,晋中市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实行阳光编班,取消实验班、重点班,杜绝中小学编班中存在的择班现象。
8月13日,记者在榆次区教育局教育科看到,该科科长王跃梅,正在整理教职工花名。“今年8月28日,我们将进行阳光编班。”王跃梅说。
目前,晋中市中小学阳光编班,已形成一套成熟而规范的制度。
首先,每年秋季开学前,各初中小学,将所用学生任课老师花名报到区县教育局。根据这份名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所属学校,集中时间、集中地点,把学生按入学后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男女生比例,编排输入电脑配位,随机编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则通过强弱搭配,以班编组,由班主任现场“抓阄”,确定所带班级。
为了保证此项措施行之有效,整个编班过程实行“三公开、三不动”。
“三公开”是现场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媒体记者、纪检纠风部门的监督;现场公开宣布学生编班花名册;现场公开宣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花名。“三不动”,是编班花名册和任课教师花名册公布后不得变动;未报到学生入班时不得变动班级;编班后校际间学生不得变动,如因实际情况确需变动,必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相关学校的学位情况进行决定,并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不仅如此,编班花名册一式三份,教育局审核备案一份,纪检部门、学校各执一份,密封保存,任何人不得更改。编班结束后,教育局会同纠风办对阳光编班进行明察暗访,发现学校在班级里安插择校生等违规的做法,实行一票否决。
侯希诚称,招生编班是市里定的铁规矩,上面一开始就强调,教育系统的干部和校长谁都不能触犯,谁犯规就动谁的位置。(记者 梁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