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来自北京市的千余名小学生齐聚北京八中,赶考“神童班”,初试之后将有200名学生进入复试,50名学生进入最后一关“试读”,经过7天的全封闭考核,最终将有30名考生成为第19届“少儿班”学生。
谈起为什么报考“神童班”,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如果能考上这个班,那孩子就不用再辛苦上培训班了,可以躲过小升初这一关。”这位家长介绍到,为了能让孩子通过能力测评,还带着孩子医院智力测查中心提前模拟,“有不少家长都带孩子去查智商。”
当天的考试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共测试语文、数学、思维三个科目。四小时的考试结束后,语文、数学的大题量让孩子直呼“没答完”。北京八中今年招收的是第十九届少儿班学生,除少儿班招生外,还有素质实验班招生。素质实验班学制为4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全部学业,预计招生35人。少儿班则是用4年左右时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高中全部学业,计划招生30人。
此前,该校已培养出439名少年大学生。与往年相比,今年报考少儿班的人数大致与往年持平。根据八中的规定,报考少儿班和素质班的学生均需要北京市户口,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近年来,报考八中少儿班的人数居高不下,均达到千人以上,2010年更是创下了1700人的纪录。
据了解,国内大学曾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少年班,现今都基本上停办了。而如少儿班、超常班之类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神童班”,在全国一些地区方兴未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之所以热捧少儿班,有一小部分确实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智力超常,少儿班针对性的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些家长则是希望孩子用4年时间完成8年学业,不用经历痛苦的“小升初”和中考,可以直接参加高考。家长普遍认为,神童的成才率比普通儿童高,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入读少儿班,将来前途也必将灿烂。即使孩子智商一般,家长也存在着浓重的“神童情结”,各种考证热、择校热等热度不减,与这种情结颇有关联。
八中前几届少儿班的成绩也似乎在验证着家长的观点:据了解,少儿班已经毕业的学生中的大部分都能被“211工程”院校录取。然而,神童的判断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将来的成才率如何,在社会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有学者指出,开设“神童班”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理应被制止。因为这种培养模式不但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更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塑造都是极为不利的。
记者了解到,尽管一些智力发育超常的孩子需要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但是,如何界定哪些孩子是超常教育的适合对象,目前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几场考试或者辅助以智商测验。但是,超常孩子的教育方法肯定不适合智力发育正常的孩子,哪怕这些孩子目前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和与他们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牺牲精神达到了超常孩子的知识水平。
心理研究表明,很多孩子小时候的智商高,实际上是固态智力高。相反,有的孩子家庭条件有限,知识获取相对较少,那么这部分智商很可能测不出来。而一旦他们通过学习,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神童班”是出于老师、家长对孩子提升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期许,这个出发点本身并没有错,但在目前,其选拔模式都是基于智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其教学方式主要是强化智力训练,这并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智商,情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神童班”之类的培养模式却过于重视前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益龙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在某一方面的创造力,而创造力除了来源于天赋,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对社会生活方面的积累,这是‘神童班’无法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