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实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是以高考为核心的招生制度,高校招生考试是衔接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甄别和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在教育体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日趋高标准和多样化。所以高招制度必须改革,大学应该分层次,招生模式应该多元化。
研究型大学就应该侧重于招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深厚的学科基础(或者是某一学科突出)的优秀学生。促进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选拔学生,有利于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还有利于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与合作等等。
在中学培养学生与高校选拔学生之间,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仍然是“高校招生依据?”,中学和高校需要一起思考和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 是否仍应坚持以统一高考成绩作为学业多元评价的主体?
2. 如何对学生的特长水准、创新能力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认可?
3. 如何使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理且可操作?高校对这种评价是否认可?
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需要高校参与制定并成为高校招生录取有效的依据,中学才能依据这些评价标准来因材施教。
国家应该给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甚至高校可以自己命题考试选拔学生。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大学与中学教育本应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共同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而现行的招考制度人为地隔断了两个环节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大学因不了解学生在中学时的情况而难以因材施教;中学因不了解大学的要求而不能及时地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高校应该给予中学奖励机制,双方共同构筑在诚信机制,推动中学对学生学业和素质实施真实、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客观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从而引导中学切实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之路。
只有真正实现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才能真正使高中课程改革得以实质性的落实。
中学目前在千方百计地应对高考招生变化,高校是否也应该适当考虑对高中课程的指导,关注高中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素质构成及评价方式,这样,大学与高中才能携手共同话改革,改革才能“一脉相承”,步调一致,也就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