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鸿沟。
大学教育需要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足够的自制力、达成目标的决心、基础的学术能力、基本的社交技能等等,但真正有以上综合能力的高中毕业生有多少呢?除了接受知识、解题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之外,中学教育还给了学生什么?各个学科缺乏统一的知识框架,学生没有意识到知识的相关性、思维方法的通用性,以至于到了大学眼光还局限在“专业”这个狭窄的范围内;以至于知识以外的能力——社交、心智、情感、心理等等几乎为零。学生进入大学后需要一段很长的适应期,而且由于缺乏精神上的滋养和人文上的关爱,一些学生踏入大学就变得无所适从。
是否有改变的途径呢?个人认为,彻底改变很难。管理者、老师和学生的目标太一致了,找不到突破口。但无论怎样,都应当尝试转变。
首先,管理者应该试验性地开展一些应试教育之外的活动,比如体育联赛、建立社团,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兴趣爱好;老师们也要启蒙学生的科研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应试之外,找到一片天地。
其次,大学和中学之间要增强交流。方式有多种,比如大学教授到中学开设讲座,中学生参加大学的学术或非学术活动,请大学老师指导中学生社团等等。重要的是,让中学生对大学的认识突破传统的口头传说和报纸上的表象,对大学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亲身的认识。
最后,既然中学毕业生还不成熟,大学的老师们、辅导员们、学长学姐们,应该主动去帮助和引导他们,多谈谈学习之外、与生活相关的话题,主动规划好未来。让他们知道:大学既不苦也不闲,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节奏;人生既不慢也不快,关键是保持独立的头脑,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学习之外,还有生活,想要学习快乐,先要做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