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与大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早已被有识之士抨击。两者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也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还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都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积极进行着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对个体学生而言,是消除“新生不适”的有效手段;对普通高中而言,是发展优质特色高中的基本途径;对大学而言,是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基础。
在我看来,这种衔接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型大学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是其中的重要机制。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学生思维习惯培养和学术品质培养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从高中教育的层面看,改革课程设置是努力方向。新课标在课程设置上给予了高中学校相当的自主空间。高中学校如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这个空间,在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活动课程的设置上做好、做足文章,上启大学教育就完全有可能实现。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来压缩高考课程方面的教学时间。节省下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修中学拓展课程或者是大学先修课程(类似于美国的AP课程)。对学有所长的学生高中学校主动联系高校进行专业基本素养的专门教育。我校在“自主为先,学科培优”传统基础上探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美育课程实践和导师制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大学教育的层面看,实施开放办学是必由之路。高校如果能在校园环境、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以及实验室等方面向中学生开放,那么下接高中教育就有了基础。首先是开放校园。通过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的开放,展示大学的人文魅力,赢得高中学生对学校精神的认同。其次是开放课堂。由高校教师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展示大学的学术、思想魅力,给学生以方向的引领和基本素养、基本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开放场馆。特别是开放大学特有的工作室、实验室等专业场所,展示科学的魅力,在高中学生心中播下科研的种子。当然,如果大学能进一步开放升学通道,在自主招生政策层面进一步向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的学生倾斜,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通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将会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