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王女士的儿子眼下正面临“小升初”(从小学升入初级中学),谈及此前儿子在学校里的感受,她笑言一直很受“压迫”。
王女士称,其儿子所在的班级,成绩优秀的多是女生。孩子现在对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基本没有兴趣。丧失了积极性,也就失去了锻炼机会。
这样的状况十分普遍。早些年间,在上海的中学和小学校里,一般而言,初中之前,学习成绩佼佼者多为女生;而到了高中阶段,不少男生的成绩会突飞猛进,超过女生;而现如今,女生似乎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全面超越了男生,这种一边倒的现象令那些“家有男生”的父母颇觉担忧。
或许正因为此,因应学校“阴盛阳衰”等状况而开办的上海第八中学“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因性施教”、“男孩危机”等,成为时下热门语汇。
成为社会热点的上海第八中学“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目前已进入招生阶段。记者当天从该校了解到,5月19日,校方将对有意入学者举行面试。该校的一位老师说,递交申请材料的第一天,就有数十位家长一早前来排队,此后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据透露,已获批开设的“男子高中实验班”将重新配备师资,并尝试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生存体验、拳术、象棋等。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专家金星明向记者分析,从医学角度来说,男孩的发育一般晚于女孩约两年,进入教育阶段,男孩对学习的认识、动力等便不及女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男孩“开窍”迟。
而对于当下的时髦词“男孩危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问题专家包蕾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十分乐观。她认为,男生只是在“应试教育”阶段处于暂时弱势,而在升学、就业进入社会时仍具有很强的优势,不必对所谓“男孩危机”过分焦虑。
在包蕾萍看来,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全面解读所谓“男孩危机”的重要参照因素。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改变,对男孩的教育也和以往不同,过于精细的照料,替代了先前的鼓励尽早独立,使男孩的成熟期延长。
包蕾萍指出,当下学校里男女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调,也对教育模式产生负面影响。对此金星明认为,当今社会,教养方式的改变——“全职太太”和隔代教养、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失调等,使得男孩子在培养过程中缺失了不少“典型标杆”,包括宽容、刚毅、果敢、坚强等气质元素。
家中有子的普通市民傅女士表示,希望学校能增加男老师,改变女性教育方式占绝对优势的现状,让男性品质更多地出现在教育中。
此外,作为青少年问题专家的包蕾萍还觉得,21世纪的精神文化具有“双性气质”,而现代社会“中性气质”趋势明显,有悖于“男性绝对强势”的传统观念。她认为,社会应当开放观念,打破“刻板印象”,真正建立两性平等的观念。
金星明认为,探索适合男孩教育的模式重要的不在形式,而在于围绕现代社会对男生的要求——刚中带柔,来尝试创新。故此她希望教育部门在教育体系中加入适合男生培养的有生命力的元素。对此包蕾萍也认为,多元化社会鼓励尝试和创新,探索最有利于男孩成长的教育模式将对男性培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