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开元商贸职校立校规规定:“上学不背双肩包者,扣操行分5分。”对于书包,学校还有比较具体的建议,比如颜色不能太鲜艳,尺寸不能太小,材质最好是帆布类的。该校老师称,现在把规定定得细致,是考虑到将来学生就业时,愿意遵守行业规范,认同规则的制定。(4月17日《钱江晚报》)
从发型到着装,中学尤其是职校的规定向来严苛,而这一次,杭州开元商贸职校更是细致入微地“建议”到书包,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颜色不能鲜艳,材质最好是帆布类的。其实,在校方连背双肩包都要规定的氛围之下,这种所谓的“建议”,又有多少真正包容的诚意呢?“被规定”的学生好比流水线上的加工品,整齐划一但却毫无个性。
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饰演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当流水线以迅疾的速度经过他时,他的工作就是拧上两下螺丝钉。当这个动作以无穷尽次数重复时,这个可怜的工人疯了,凡是看到类似螺丝帽的东西,比如女人的纽扣,他都要上前习惯性地拧上一拧。电影是夸张的,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写实的。如此死板繁琐的“双肩包”规定何尝不像是在拧教育的“螺丝钉”?
关于双肩包的规定,校方给出的解释是,和其他普高、重高的学生不一样,职校生中很大一部分在三年学习结束后,就要踏入社会,去接触各行各业的规范。现在之所以把校规制定得那么细致,就是考虑到学生在就业时,愿意遵守行业规范,认同规则的制定。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解释实在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将学生变成“工具”。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独立人格,不管是普高、重高还是职校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多元发展自由成长,要知道一个人的第一身份是人,然后才是劳动者。其次,背双肩包能促进学生遵守行业规范是个伪命题。学校想当然地把“绝对服从”与“职业规范”划上了等号。按照校方的逻辑,只有服从各项校规,才可能遵守行业规范,认同规则制定,那么笔者不禁要反问,背了双肩包就一定能适应社会行业规范吗?不见得吧。学生正值逆反心重的青春期,即使迫于压力表面接受规定,背地里也未必能认可规定,最后的效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
说到底,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教育也不是粗放地拧螺丝钉,校方只有怀着以学生为本的信念,才可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终极目的。
[稿源:红网]
[作者:李照]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