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远郊区县,教育工作以“安全、质量、和谐”为主题,以“德育、教学、管理”三个质量体系为载体,以“推进均衡、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升特色”为重点,坚持走“开放式”办学发展道路,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全县基础教育质量逐年攀升,不断取得突出的成绩,赢得人们和社会的赞誉。
走出校门,走进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走进古崖居风景名胜区,走进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八达岭长城等28家社会资源单位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是每位延庆县中小学生当前最向往的事情。而这种向往现在在延庆县全体中小学生中已经变为现实,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能够参加四次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
目前延庆县教委在社会大课堂建设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具有延庆特点的社会大课堂管理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各校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组织学生管理运行机制,并且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社区实践、公益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系列课程。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延庆县因地制宜,整合了县域内15家公益性、10家经营性、3家企业等教育资源单位,共同实施“走进社会课堂,争做阳光少年行动计划”,真正发挥了区域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知延庆、长知识、促实践、爱家乡”的教育目标。
为了让延庆县中小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真正受益,延庆县教委还充分发挥延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信息中心和教科研中心三个中心的业务支撑作用,保证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县教委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块,按照必选基地和自选基地,采取学校统一组织和家长带领的形式,每学年至少保障一次带领学生走进北京市资源单位,分步骤分类别落实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针对县级28家资源单位,县教委还制定了固定学段到资源单位开展实践活动课程表,实现每个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十二年中,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
延庆县教委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增设大课堂办公室,协调编制,保证两名专职人员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学校开展活动的申请、审批机制,协调学校运行组工作,牵头解决各项实际问题。而信息中心则搭建起了社会大课堂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上设有社会大课堂特色教育基地介绍、学校特色研发课例、学生活动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实现了与全市社会大课堂网站并网运行。教科研中心则直接成立实践课程研发团队,进行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使社会大课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教育紧密结合,与区域资源优势生态环保教育紧密结合,与课程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索紧密结合。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扎实的工作,社会大课堂工作很快取得成效。2009年4月,延庆县召开了“实践育人——社会大课堂德育实践活动展示交流工作会”,编印《延庆县优秀实践活动课例集》。教科研中心下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编制印发了《延庆县大课堂活动课例集》,研发了40余个有研究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发挥了对全县学校案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突出区域资源特色,重点建设示范校和示范性基地也是县教委社会大课堂建设的一个亮点工作。延庆一职蔬菜、烹饪、花卉、汽修基地和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京古崖居风景名胜区3个市级示范性基地都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延庆一中、十一学校、延庆四小、香营学校等12个典型示范校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为全县学校引路指航。
当前,县内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100%得到了应用,资源单位所做的工作深受学生欢迎,令学校和家长满意。
现在,延庆县每个学生在每学年至少四次走进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从2008年9月1日启动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以来,截至2012上半年,延庆县内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达29.2万余人次。社会大课堂为教师提供了探索高效教学的新空间,为更多农家子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之窗。
用“开放的视野”加强干部教师培训
干部教师培训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延庆县在“开放的视野”理论指导下,为教师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延庆县教委依托高校建设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十一五”时期,延庆县先后与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干部教师培训。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的干部教师培训项目是延庆县依托首都高校开展干部教师培训项目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干部教师受益面最广的项目。另外,延庆县还与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建立了合作关系。“十二五”时期,延庆县将逐步构建起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基础,以首都师范大学为重点,以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为补充的干部、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基地。
不仅仅是“请进来”,延庆县还加大“走出去”力度,从而提高培训实效,坚持把干部和教师送到国内和国外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培训是延庆县“开放式”办学用于干部教师培训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大力度、高层次、多模式、开放性培训是延庆县干部教师培训的主要特点。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对全县干部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此外,延庆县还充分利用网络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信息化素质,从而实现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深山教师补贴每年高于县城教师6000元
如何让教师扎根山区,如何其切实提高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延庆县委教育工委和教委领导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工资福利待遇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延庆,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后,延庆县补贴川区、浅山区、深山区教师每年每人分别高于县城教师1200元、3600元、6000元,切实提高了优秀教师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积极性。
2006年,延庆县提出“开放式”办学这一理念,很快就在延庆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中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开放式”办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使得延庆县内部教育资源被统筹起来加以利用。通过布局调整,延庆县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同时充分发挥机制导向作用,促进优秀师资均衡配置,农村教师待遇也不断提高。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后,地区补贴川区、浅山区、深山区教师每年每人分别高于县城教师1200元、3600元、6000元。同时在职评、晋级、评先等方面对川、山区教师实施政策倾斜,从而真正提高优秀教师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积极性。此外,延庆县还大力改善川、山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证教师队伍稳定。
延庆教育牵手70所优质校
人大附中的教师来了,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的教师来了,全县61所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与市区67所优质学校、幼儿园建立了“手拉手”帮扶关系,469名市、县级骨干教师与川山区500多名教师结成“手拉手师徒帮带”关系……不用离开家乡,延庆县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这都是延庆县“开放式”办学思路取得的成绩。就是这种“开放式”办学让被大山隔绝多年的延庆教育,驶入了首都教育的快速路,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2005年3月,北京市启动了“百对城乡学校‘手拉手’工程”,为推动远郊区县教育发展搭建了平台。延庆县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指导全县各学校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并进一步引申到区县之间的教育合作,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延庆县与首都名校合作,实施“名校办分校”。永宁中学与人大附中、康庄中学与和北京一七一中分别建立了“名校办分校”关系,两所学校在充分享受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借助“名校办分校”项目实现了学校整体改造。此外延庆县还积极与市区优质学校合作,开展“手拉手”活动。目前,全县60所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分别与北京城区70多所优质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帮带关系。县域内城区优质学校也分别与川、山区薄弱学校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1+1捆绑式”发展等帮带活动,这些合作与交流,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也促进了区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此外,延庆县还与对口支援区县合作,弥补本县教育薄弱环节。在北京市教委统一安排下,延庆县教委先后与丰台区教委、东城区教委和朝阳区教委建立友好帮扶关系。丰台区教委先后派出市、区级优秀骨干教师到延庆县川山区中小学支教。延庆县各级学校也先后派出校级干部被选派到东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培训,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还与朝阳区劲松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帮扶关系。2010年,延庆县又与首都师范大学签约,双方共同把延庆四中建设成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延庆中学。
三年来,手拉手学校共从城区选派了80名县、校级骨干教师带着工资关系到川、山区学校交流任职,同时延庆县也从川、山区学校选调了43名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挂职培训。
文/本报记者 李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