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第一次”。既有第一次帮助别人这样的善行,也有第一次说谎、第一次打人等不良行为。
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十分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能迁就。
吐槽
“没教养小孩”惹人厌
近日,有网友在某知名论坛发帖,吐槽自己遭遇的“没教养小孩”:
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到她所在的公司谈业务,孩子“满场乱窜”无人管,一会儿打她一拳,一会儿又摔坏她的工作牌,还趁她离开时将她的名贵化妆品撒得到处都是。整个过程中,客户夫妻对自己孩子的行为无动于衷。
“很有冲动从同事那里要到那对父母的电话,绝不要他们一分钱的赔偿,只是请他们管教好自己的野孩子。”帖子最后,这位网友如此表示。
此帖一出,点击量很快达到17万余次,回复3000多条。网友们纷纷跟帖,吐槽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没教养小孩”。比如吃饭用手抓、不好吃就扔回盘子,乱翻别人包包,看到别人拿什么就抢,随便动手打人,等等。
原因
孩子不懂事,板子打家长
仔细看过这些帖子或仔细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同类事件后不难发现,在这些“没教养小孩”的背后,总有对孩子行为听之任之的父母或祖辈。
对此,教育专家、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刘历红认为,孩子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低,很难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事做得对,哪些又不对,往往做了错事还不知道。“没教养”的主要责任,其实在家长。
责任1:混淆“赞赏”与“溺爱”
有些家长混淆了“赞赏教育”与“溺爱”的概念,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独生子女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一概表扬、称赞,认为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是淘气、活泼。甚至有家长看到孩子翻别人的包包,还称赞孩子“聪明,知道贵重东西在包里”。在这样的姑息纵容之下,孩子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
责任2:重成绩轻人品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技能的教育,却忽略了对孩子人品、性格的培养。“我们读一些文献资料就会发现,古人受教先学待人接物,进退有度之后才开始读书认字。”刘历红说,而现在的一些父母,过于强调孩子的成绩,或弹钢琴考了几级、英语拿到了什么证书等等,反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品质。
“家长要明白一件事,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教会孩子一项什么技能,而更应该考虑培养孩子一些什么样的品质,从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出发。”刘历红说。
责任3:忽视“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忽视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孩子在学校里接受了很多正确的观念、学会了很多正确的做法,但一回到家看到家长的行为,根本不是同样的标准。”刘历红说,这就会导致“5<2”的效果——5天学校教育的成果,两天就能消失不见。
比如在学校,老师会教孩子过马路看红绿灯,但很多家长骑车带着孩子闯红灯,尤其是在周围没人的时候。这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暗示:可以不用遵守交通规则。
方法
抓住“第一次”,明确是与非
孩子是在成人的教养态度和评价中,逐渐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良好的行为,教育的作用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再寄予美好的期望,效果更好。当然,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的作用是遏制其行为的再次发生。
至于遏制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刘历红认为抓住“第一次”非常重要。教育孩子,若能在其第一次犯错的时候,给予及时指正,不但能事半功倍,也会让孩子心中有个正确标准,告诫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错过了“第一次”,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一个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想再教育改正就是难上加难了,最终往往形成屡教不改和无能为力的局面。
比如说,当孩子第一次为下班回家的家长递上拖鞋的时候,家长不要忘记展示笑容,然后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同时说上一句“宝宝真乖,懂得关心爸爸妈妈了”。得到大人肯定和夸奖,孩子会很乐意去做第二次、第三次……这种良好的行为经过多次强化,就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比如说,当孩子第一次拿别人东西时,家长一定要查清原因。如果是把别人的东西错当成自己的了,家长要当面把孩子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他看,让孩子明白他拿错了,把东西还给人家并道歉。如果孩子因喜欢、好奇而要拿别人的东西,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私自去拿,必须征求别人的同意。
“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触及‘边界’的时候,家长必须严厉地制止,告诉孩子这是不可逾越的。尤其是第一次,措施越严厉越好。”刘历红说,当然,严厉不代表着打孩子。
相关链接
惩罚孩子小窍门
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和不满情绪,进而造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技巧的。国外的《父亲手册》解释了惩罚孩子的七条原则。
一是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二是要把你的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三是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是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五是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妈妈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更坏。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惩罚的原因了。大一点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
六是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七是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惩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作用。
儿童行为习惯教育时机
就餐时。就餐时,从小就要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交际时。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家务劳动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做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家务,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有成绩或过错时。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