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施剑松)未来3年海淀区将拥有6至10所中外学生融合学习的基础教育学校,建成1所高质量的国际名校。日前,在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海淀区已经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34所中小学获批成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校,探索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课题。
据了解,海淀区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将历时3年,期间将通过组建“海淀区教育国际化研究团队”,建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凭组织等国际教育组织机构的联系等举措,在五年内建成促进海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平台、信息平台、协作平台、资源平台等四大平台。项目目标是至2015年全区将建成6至10所中外学生融合学习的基础教育学校;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一所办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的知名国际学校。
十一学校、中关村一小、明天幼稚集团等34所学校被命名为首批试点校,将作为“种子军团”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课程研究与实验、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等方面的探索,为更多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提供经验。据海淀区教委介绍,在首批试点校之后,海淀区还将命名第二批试点校,最终全区所有学校将参与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
海淀区教工委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海淀区将建设6至10所中外学生融合学习的基础教育学校,其中幼儿园1至2所,小学2至3所,初高中3至5所。该项目目标是“把优秀的国际教育经验引进来,把海淀的特色教育推出去”。
据介绍,海淀区将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等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国际化。海淀区教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将设立若干所中外学生融合的学校,引入‘国际教室’的理念,促进中外学生的文化认识和交流理解”。专家表示,在这些将建成的国际化基础教育学校,都将开展双语教学实验,从而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纵向衔接的双语教育实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