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拿到了一份监测数据,以前石景山每年约有200名学生在升初中时外流,而现在“小升初”外流人数大大减少,且流入区内学生已经多于流出学生,实现“顺差”。石景山区教育满意度也逐年上升,市民纷纷表示,“现在石景山也有好学校,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近年来,石景山教育悄然崛起,从绿色教育改革到学校集群发展,该区探索并建构了一套区域教育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独具特色的石景山教育模式。究竟是什么推动了石景山教育的快速发展,该区教委主任叶向红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打造高品质教育 服务经济转型
记者:从绿色教育改革实验到探索基础教育集群发展,近年来的石景山教育以其鲜明的特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之势。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样的发展?
叶向红:坦率地讲,与北京市的其他城区相比,石景山区的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并不算领先。但随着首钢搬迁的结束,石景山区确立了“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的发展目标。石景山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目前国家服务业改革综合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关村自主创业新园区等都已经落户石景山区。随着这些园区的落户,石景山区的人才需求量陡然而升,同时,入园人员的子女教育需求也迅速增长。因此,石景山区提出了绿色教育的理念,营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创新的发展,打造一批办学有特色、教学质量高的优质学校,吸引大量生源。石景山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使全区的教育实力居于北京市的较高水平。
记者:那么,石景山在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方面都推出了哪些举措呢?
叶向红:近年来,区教委着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教育集团化发展策略,推进北京九中教育集团、古城教育集团办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推动基础教育集群化发展,形成了以京源学校、苹果园中学、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等优质高中特色发展为龙头,引领中小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学校集群。
三是专家资源助力发展。石景山借助高校与科研部门专家优势,成立了由15名教育专家组成的石景山教育咨询委员会;与北师大数十名教授开展“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与市、区20名特级教师携手推进我区第二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专家的智慧成为推动我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促使区域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教育活力明显增强,教育品质不断提升。
绿色教育引领 做有格调的教育
记者:您刚才提到与北师大合作的“绿色教育”,可以说它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景山的一个区域教育形象。那么,您如何理解“绿色教育”?
叶向红: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绿色育人工程。绿色应充满校园,充满课堂,充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绿色教育”就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按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引导人的内在因素合乎规律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绿色教育”这样一个改革实验项目?它是否能代表了石景山区域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呢?
叶向红:石景山教育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也要办出有格调的、精致的教育。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希望以此为引领,打造一种绿色、和谐、尊重孩子、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在对区域教师做绿色教育相关培训时,我们就提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领悟绿色教育的内涵,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设计科学的教育内容,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 建设名校长名师队伍
记者:任何一个教育理念都需要落地并接受检验?那绿色教育的实施如何保证区域的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呢?
叶向红:自绿色教育正式启动以来,我们分别在绿色育人理念、绿色课程体系、绿色课堂教学、绿色生态校园、绿色学校管理、绿色教育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初显成效。我们希望看到,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的时候,都是放心的,都能感受到一种受尊重的、有生命力的教育。目前,石景山在教育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积极改进,全力打造一批在北京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学校,并提出了在2015年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优质中小学就读。
记者:优质的学校需要优质的师资作为保障,那么在师资建设方面,石景山有什么举措呢?
叶向红:我们尽量克服区内面临的一些困难,尽自己所能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师人力资源建设工程是石景山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十大工程之一,这一工程明确提出要制定教育引进人才住房保障政策,逐步将青年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同时,制定《石景山区骨干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骨干教师津贴制度。
记者:在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中,名校长、名教师往往会起到“头羊效应”,那么,在这方面石景山是怎么做的?
叶向红:石景山区敞开门办教育,通过与大学合作、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等途径充分借助外界智慧,还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教育人才。2015年底,我们力争引进10名左右的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此外,我们还非常注重自身造血功能的打造,组织实施“名教师培养工作室”和“名校长成长工作室”项目。名师培养工程以三年为目标规划期,实施名师培养双导师制,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到2015年,我们力争培养100名在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师以及10~15名在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
□文/本报记者 冉阳
本期图片由石景山区教委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