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农民李程曾经对女儿有一个承诺——要送她进城上学。但是,5年过去了,这个承诺并没有兑现。李程说,他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觉得现在的农村学校不但不比县城差,反而很多方面甚至超过县城,已经没有必要再进城了。她的女儿现在就读于密云县不老屯镇中心小学。
改变从硬件开始
电子备课教室、美术舞蹈等专业教室一应俱全
沐浴在晨曦中,依偎在群山下,新城子中心小学安详静谧却洋溢着现代气息:精致的红色四层综合楼、亮眼的绿色2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电子备课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美术舞蹈等专业教室一应俱全,老师和学生神采焕发。
“新城子小学不像是山区学校,比许多城里学校都要好。”这是新城子小学师生的骄傲。曾经,新城子小学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山区学校,坑洼的校园四季扬沙,简陋的校舍夏热冬冷,师生们习惯了周而复始的生活学习节奏。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密云教委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思路。
“目前,在密云县各乡镇,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在全县得到一致认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改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赞许。”密云县教委副主任张福征说。如今,走进任何一个密云山区学校,你都会把之前有关山区学校贫困、落后的固有印象抹掉。学校里,塑胶跑道、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电子白板、电脑设备一应俱全,有的学校还开设了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过一把当主持人的瘾。
新城子中心小学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新城子镇,距密云县城65公里,是密云县最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山区的寄宿制小学。
石城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喜明坦言:“农村学校是教育均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很多城里的学校还没用上电子白板时,我们就已经使用上了。”“现在有很多借读生主动要求到山里读书,因为山区条件不比城里差,而且还能住宿。”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密云县按照“农村学校优先、薄弱学校优先”的原则,累计投入7.4亿元,改扩建学校39所,完成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配备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4万件(套)。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的校舍、教育教学设备均达到北京市规定标准。
“别看地处偏远,我们这里不同学科的教师,平时都能通过视频,实时看到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上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教师在上课时甚至可以借助视频,调动本校和县城学校学生互动讨论。”王喜明说。
在密云,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像石城镇中心小学这样的远程互动教学系统。近几年,密云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投入340万元,根据各校实际,为全县包括农村完小在内的所有中小学安装76个远程互动教学点教学。
据统计,近3年,全县共组织远程视频课974节、校际远程视频教学交流课百余节,远程互动教学课程时长累计1072小时;市、县级骨干教师1000多人次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向全县授课,参与教研教师累计超过4.1万人次,成为教师教学研修、城乡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
盘活师资 实现优质均衡
2006年就全面启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从密云县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支教回到城里已经有2年了,但是项连弟对在不老屯支教的那段日子始终难忘,现在她还时常关注山里的师生们,惦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007年8月,46岁的项老师响应号召,来到密云县最偏僻的山村小学——不老屯小学。从城区密云三小到65公里外的不老屯小学任教,项连弟一下就跑了3年。3年来,她一人做30个班的教研员,总计听课600多节,带出了3名县级骨干教师。她做课、搞讲座,和教师一对一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组织全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教师流动让她感到了无比地充实和自豪。“山区支教虽然辛苦,但是与山里娃结下的纯朴的师生感情,与不老屯小学教师结下的师徒情谊都让我难忘。”项连弟感慨地说。
密云三中是一所城区学校,近年来接收了三十几位山区来的老师,一年平均七八个,校长张文明说:“山区老师开始来的时候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比山区大得多。所以来交流的教师在自我学习方面都毫不懈怠,我们学校一视同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有教师一样参加活动,一样接受评估,成绩没落下,反而有所提高。交流回去的老师有的还担任了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甚至教务主任。”“我们学校至今还有一位高级教师在不老屯中学交流,他们去了之后,学校的成绩提高很多。”
这只是县域内城乡教师双向轮岗交流的一个小小侧面。
为了提高山区教育质量,弥补山区师资力量不足,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2005年,密云县在北京市率先试点城乡教师岗位互换交流制度:抽调50名农村学校的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县城中小学学习锻炼,安排73名城区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2006年,全面启动了每轮为期3年的城乡教师岗位交流工作。从2010年起,密云又安排60名副校级以上干部进行岗位交流,促使城乡师资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批1100多名教师参加了交流,占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3。
“双向轮岗交流不仅丰富了城乡教师的从教经验,而且还为密云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骨干教师。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如何用好这些师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密云县教工委书记张文亮说,现在,全县共有特级教师8名,各级骨干教师1250名,形成了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借助外力 吸引首都教育资源
引进了首师大附中、黄城根小学等名校办分校
在内部流动交流的同时,密云县还积极借助外力,引进首都优质教育资源。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就是在“校县联手,共育英才”“提升密云县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行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赵向东校长2007年来到了首师大附属密云中学任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高校专家资源对教师发展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舞台、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于是,我们便利用首师大附属学校的关系,与首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合作,利用他们的专家资源,对教师们进行指导。”
于是,赵向东带领学校教师们开始了项目研究。《核心基础知识研究》做了3年,形成了16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老师在参与项目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学习。2010年,学校做了《合作自主互助式教学改革》,已经列入教育部高中课改实验项目。上周,学校又与首师大启动了三项新的研究。“我们会在不同时期找一些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给老师和学生做讲座。”赵向东说。
由于首师大附中密云分校属于“首师大合作共同体”,共同体内十几所学校都可以互相借鉴,利用首师大这个平台,几所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帮扶和参考。
“名校办分校”也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密云继续通过名校建分校的方式引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北京黄城根小学与密云二小合作,建设北京黄城根小学密云分校;北京161中学与密云新农村中学合作,建设北京161中学密云分校,均已取得不错的试点效果。目前,北交大附中已经和密云四中携手,在密云县建设北交大附中分校。
“今后,密云县将以合作分校、手拉手、建设共同体等多种方式、途径,与北京名校展开合作。到2015年,密云县将有一大批的中小学,与名校通过各种途径‘联姻’,大幅度提高教育水平。”张文亮说。在这里,山里娃与城里孩子接受同样优质的义务教育已经成为现实。
□文/本报记者 赵翩翩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