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凤凰县腊尔山镇所德小学支教的大学生小梁近日连发微博称,所谓营养餐包括学生奶、火腿肠和小面包三种。她说:“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湖南宜章县多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的小学,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学生奶加鸡蛋或面包的形式,发放时间多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学生们的午餐和晚餐和之前一样多为米饭就咸菜。
牛奶加蛋课间餐为主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约2600万在校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其中,湖南试点范围内有37个县,168万学生。根据国务院精神,湖南今年下发了《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市实施方案》规定,在供餐模式上,可以选择学校食堂供餐,也可以选择向餐饮企业购餐或家庭托餐三种方式;在供餐内容上,可以提供完整的午餐,也可以提供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等。
湖南省宜章县是被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县之一。宜章沙坪乡某村级小学的一名老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里的学生们每周从家带来大米和干菜,每天用自己的饭盒把米淘好,由学校的工作人员负责蒸好,学生们就着自家带来的萝卜干、榨菜干、茄子干等咸菜吃。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学校每天第二节课后给学生发一盒“南山”牌学生专用牛奶,牛奶盒上标注“学生专用”字样,还有一个熟鸡蛋。但午餐和晚餐仍然和之前一样:米饭就咸菜。
相比很多村级学校来说,宜章县福寿寺联办高小可能算是情况较好的一个,他们有自己的食堂,每餐标准3.2元,学生们一般在食堂吃饭。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学校在上午两节课后,会发给学生们每人一盒牛奶、一个熟鸡蛋和一个“盼盼”牌小面包。
上述老师说,在这个位于107国道附近的村庄里,3元钱也吃不到什么,两个包子一元钱,一杯豆浆一元钱,“连一碗粉都吃不起”。
营养餐争议
引起人们质疑的,不外乎两点:这份简单的营养餐是否值3元?牛奶加面包的加餐是否能补上孩子们缺失的营养?
小梁老师所在的学校配送的是“南山”牌牛奶和“真粮”牌小面包。据媒体报道,奶站和面包公司湖南经销店的销售负责人说,牛奶批发价为1.6元/盒,面包为0.3元,免费配送。按此推算,国家每人补贴3元的“营养午餐”,最终学生拿到手的是2元物品。
上述宜章县的老师告诉本报,面包和牛奶每个礼拜由县里运来,他们不涉及购买环节。
民间慈善“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对媒体表示,供应商3元的食品到学生身上有2元就不错了,“人家要赚钱”。因此他认为,政府不能图省事将“营养午餐”全交给供应商负责,地方政府和家长都应该参与进来。
此外,牛奶加鸡蛋是否符合农村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存在争议。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定忠就在今年4月的一次相关会议上强调,营养改善计划只是膳食改善,而不是免费午餐。大多数学校是上午10点免费提供牛奶+X,这个X是每天变化的,要么苹果,要么面包,要么鸡蛋。
而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在凤凰县,有的学生们吃不惯这种午餐,住得近的就悄悄跑回家吃。对此,不少人都给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学校修建厨房。
对此,《人民日报》报道指出,2011年中央已安排食堂建设专项资金。但是,一方面建设和管理工作量仍然巨大,试点县多属于集中连片的困难地区,对众望所归的食堂供餐形式,从招投标到业务培训、日常运转,再到未来数量庞大的炊事人员工资,所有这些经费如何落实,从何落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