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曹阳 图/本报记者 云凯杰
目前,丰台区正处于历史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教育的强势发展成为丰台区“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丰台是一个教育大区,但还不是教育强区。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的目标,关键核心就是人的问题。”一支精良的人才队伍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丰台区教育工委书记宋金忠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人才引进 打造教育高地
成立引进办公室建立人才库
记者:“十二五”期间,丰台区制定了怎样的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宋金忠:从整体策略而言,就是四个字——内升外引。一方面拓展对内提升渠道,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引进力度,把教育的高端人才汇集过来,逐步形成丰台的教育高地。针对人才引进,区委已经出台了很好的政策,包括引进人才的家属进京后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以及项目资金支持等。
记者:目前是否有相关的职能部门来保障人才引进工作落地实施?
宋金忠:2011年,我们专门成立了引进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引进人才工作。一年来,已经成功引进16位名校长和名教师,目前还有两名正在洽谈中。区委书记李超钢明确表示,要不拘一格,全力支持教育系统引进人才,需要多少就引进多少,引进多少就保障多少。
记者:以往学校都是自己发布信息引进人才,显得十分被动。引进办成立后,在形式上是否有所改变?
宋金忠:我们采取全区统筹协调的运作模式来提高引进效率,引进办建立人才引进信息发布和宣传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发布人才政策和需求信息,专门建立一个2000多人的优秀教育人才资源库。各学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向引进办申报,引进办与学校根据信息库里的人才资料,共同研究确定初步引进人选。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以多元的方式引进教育资源,那么引进名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宋金忠:引进办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引进名校。目前,我们和北京市十一学校合作建立了中堂实验学校。丰台教委和人大附中已经达成协议,合作项目正在规划当中,计划2014年完成。新校区占地约800亩,由12年一贯制学校、国际学校和慈善教育三个元素构成。同时,我们还和北京实验二小签订了相关协议,准备合作打造一所优质学校。目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已经招生并开学。这些项目的实施,既能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满足当地群众的教育需求,又在区域内建立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对教师队伍的成长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高端多元 拓宽校长办学视野
让每位校长走出国门学习
记者:校长是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牵动着区域教育的发展,丰台用什么举措来帮助他们成长?
宋金忠:丰台教育一直瞄准高端特色,格外注重培养领军人物。要实现高端特色,就要充分利用最丰富高端的教育资源,提高校长队伍的领导力。我们启动人才强教工程,在加强干部任职资格班、校长书记工作室、校长研修班等干部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北京高校资源。在高校建立培训基地,加速了干部的成长,推进了干部的发展。当然,坚持开放合作,利用境外教育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训途径。
记者:您刚才提到境外教育基地,这种开放合作的培训模式是否对区域内校长全员覆盖?
宋金忠:境外培训是覆盖全员的。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60名校级干部赴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境外培训基地,实施“一对一”指导,加速骨干校长培养。“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让每一位校长都走出国门一次,这个设想没有写入“十二五”规划,但必须实现。通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我们将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校长,这会让丰台教育未来的发展更有活力。
记者:的确,校长们的学习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在您看来,未来教育对校长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宋金忠:校长领导力的提高必须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提高。因此校长研训不完全是围绕教育理论展开,我们要引导校长跳出教育看教育,走出校门看办学。整体研训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不仅包括教育,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艺术。我们不光要把他们培养成好校长,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教育职业的全才。
记者:作为后备力量,如何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水平?
宋金忠:就发展路径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共同为中青年教师搭建舞台。尤其在推行绩效工资后,明确提出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把研训机会当成最大的福利来引导教师自主成长与发展。除了境内多种培训,我们还开拓国际培训项目。仅2012年,就有200多名教师出国学习考察,创历史最高。近年来,很多青年教师从丰台区的“师慧杯”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同时,丰台区每两年颁发一次政府奖,在全区范围内表彰10名“丰台区人民教师”、20名“优秀青年教师”和数百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从“十二五”第一年起,区政府提高了奖金额度,奖励人民教师2万元,奖励优秀青年教师1万元。
能上能下 全员参与干部竞聘
坚持“德”“才”“信”三位一体选拔
记者:去年,丰台教工委将原先的组织科拆分为组织和干部两个科室。这么做对干部队伍建设有什么意义?
宋金忠:干部科全面负责要求和指导干部竞聘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指导各单位在选人用人上真正利用好“公权”、践行好“公心”,处理好“公平”。教工委要求每个岗位必须有两人以上竞争,干部、党员、群众人人都参与,竞聘过程要公开透明。把选拔干部工作变成全员的工作,把党管干部明确为党组织管干部,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此外,成立监督小组进行全程监督并公开监督报告,把干部选拔工作的神秘感打破。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减少了猜疑,就增加了信任。
记者: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对人才队伍建设有什么促进作用?
宋金忠:干部竞聘过程的改革给我们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对干部选拔和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教育系统未来发展意义深远。我们努力做到为事业选人,选合适的人。我们致力于培育一种民主文化、集体文化和竞争文化,竞聘中,中层干部有上有下,目前共有7名副校长在岗位竞争中落选。只要干部能上能下了,干部管理体系就通了,通了就不“痛”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有这样的共识:“德”、“才”、“信”三位一体,三者缺一不可,无德会坏事,无才会误事,无信难成事。总体而言,我们坚持“德”、“才”、“信”三位一体选干部,才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组织和人才保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