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临沂大学在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中,通过大幅提高教授岗位待遇,吸引了8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在职处长“辞官从教”当教授,给校园带来一缕“学本位”清风。
高校里的官员一向为众多大学老师所羡慕、追逐,8名处长何以主动辞官任教?据报道,这次临沂大学改革亮点有二,一是规定凡担任教授特聘岗位者,一律免除行政职务,这就打破了官员、教授“一肩担”的惯例,当官与从教须二选一;二是教授“含金量”丰厚,教授四级岗, 每月津贴比处长高20%;三级岗高40%;特聘教授二级岗位津贴是教授四级岗位的5倍左右。对于贡献特别突出者,还赠送价值300万元的别墅一套。这无疑成为吸引官员从教的“利益导向”。
当然这些利益“诱惑”并非唾手可得,辞官的教授要想拿到丰厚的岗位津贴并非易事,而是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如教授三级岗位“任期内必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额定位次或者二等奖前五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额定位次或者一等奖前五位”等等。达不到这些标准,不仅嘴边的“肥肉”看得见吃不着,而且将失去下一轮任职资格,这对辞官教授无疑是严峻挑战,逼着他们潜心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努力多出成果。
在高校“去行政化”的道路上,临沂大学率先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先从利益分配机制上下手,让教授得到足够的经济重视,让优秀人才得到足够的物质重奖,通过跳起来“摘桃子”的利益刺激,鼓励和激励有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校行政官员回到教学一线,这有利于弱化大学“官本位”,让资源向一线教学和科研倾斜,促进“学本位”返璞归真。
无须讳言,教授兼官员是当下不少高校的普遍做法,这些双料“色彩”的大学官员,享有学术称号及职称待遇却从不教学,权力衍生出来的权威与好处又让不少高校官员陷入对权力的崇拜。这种权力“崇拜症”在高校蔓延,势必滋生“官本位”腐蚀和侵害着大学的纯洁。而“官本位”思潮大行其道甚至泛滥成灾,不仅助长官僚主义和用行政手段掌控大学资源,降低教学质量与水平,孳生学术浮躁或腐败,窒息大学活力与创造力,更大的危害是蛀蚀着大学精神。
现代大学既是传统的知识与学术殿堂,又是当代科研的前哨阵地,这样的双重定位要求大学行政部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呼唤着“学本位”回归。临沂大学破除“官教合一”的身份痼疾,以高待遇吸引人才弃官从教值得借鉴。不过,笔者以为,鼓励和吸引大学官员从事教学与科研,除了物质倾斜,还需大力营造高校纯洁、清廉的学术风氛,增强教授们回归一线教学工作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尹卫国)
(工人日报 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