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旗帜鲜明地反对狼爸、虎妈的棍棒教育,对于“棍棒教育”回潮的说法,她更是非常十分厌恶,她说,这是动物家长的做法,其背后的动机“不过是写书的人和书商在缝制一件惊人的皇帝新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用自己的方法同样教育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圆圆,圆圆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
她将她的教育理念集结成书,在这本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畅销书中,“不写暴力作业”等新方式的提出受到家长追捧。
她叫尹建莉,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专业写作,著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她以448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9名,引发广泛关注。
本期新深度对话尹建莉
她说自己看到了这20年来中国家长们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他们的进步。对了,要提醒的是,今年她的女儿圆圆,刚满20岁。
“我看到这20年来中国家长们的困惑以及他们的进步。”
新深度: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戒尺一直握在老师的手里,现在依然存在。随着现代文明和教育的传播,人们借鉴了西方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提倡素质教育。中国家长似乎喜欢追寻“成功者的足迹”,比如十年前风靡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比如“虎妈”、“狼爸”,还比如你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些经验。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家长也面临一些家教方式的波动和摇摆。
尹建莉:这一点并不需要专家的特别研究才能观察到。无论我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还是一个普通公民,一个普通的家长,我都能够看到这20年来家长们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他们的进步。
新深度:这20年中,中国家长都有了哪些进步?
尹建莉:中国这20多年家庭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和时代有关,另一方面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独生子女政策始于三十多年前,但在最初阶段,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功能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直到《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出现,才让人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功能原来如此强大。从这里开始的近十几年家庭教育观念的发展,似乎总是和几本书相关。继“哈佛女孩”之后,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把一个重要的观念引导给人们,这对我们的传统中总是要求孩子谦虚、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的做法形成冲击。我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则以专业的经验和理论分析,让无数家长真正握住了教育的内核,比如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对如何尊重孩子,如何给他们自由的理解。
新深度: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某家的孩子又被竹篾打出三丈远,现在我们听的好笑,但确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家长愿意用这样的手段?是因为当时教育方式和思维的匮乏?
尹建莉:因为家长文化程度低,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损害没有认识。而且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家长对孩子的粗暴,往往是自身仇恨情绪的一种投射,即根本原因是家长自身心理有问题。
新深度:那现在的棍棒回潮,狼爸,虎妈的回归,您认为背后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尹建莉:这背后没什么深层原因,只有一个简单原因:利用一部分民众的蒙昧和人性中的弱点进行商业炒作,目的不是教育,是名利。
“教育是有基本价值观的
打进北大的孩子可能在生命未来有所隐患”
新深度:您认为教育是有价值观的。
尹建莉:对啊。其实教育科学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产物,和任何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一样,一定是拥有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的。而且教育又关乎人的成长,必须要有一些符合人性的东西,而人性是永恒的。当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知道教育一定是有永恒的价值观的。人们现在有一种奇怪的论点:教育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你说教育没有对错之分,那我就问偷东西是对的还是错的?那我们是看站在谁的立场上是不是?
新深度:你的意思是,尽管教育方式有多种多样,但还是有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在里面。
尹建莉:对,这一定是有的。无数复杂的教育现象背后一定有一些共有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理论,就是所谓的共有价值观。比如全世界的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也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家长打他。
新深度:这种“尊重”就是所谓共有的价值观之一,能这样理解吗?其他还有哪些?
尹建莉:再比如给孩子自由。作为一种常识,每个人骨子里都追求自由,你有没有觉得?同样,儿童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能真正地健康成长,潜力才能够正常发挥。
新深度:反之,不尊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尹建莉:家长畸形的教育一定会产生一个畸形的后果,它不一定体现在哪个方面。你看现在有些家长洋洋得意地说他打了孩子,打进清华了,或是打进北大了。他所说的只是小孩的一个考试成绩,一个学习能力。我觉得往往以打骂教育的家长,往往是确立了一个俗世的价值观,然后用各种手段,强迫孩子实现它。有的是可以达到俗世的教育目标,比如考上名校。这是一种显性效果,可是他埋下了一个隐患,这个隐患在生命中迟早会爆发出来的。
为什么她用“不写作业”
这样的方式惩罚孩子?
新深度:有一种辩护观点认为,孩子在12岁或是18岁之前,可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家长去引导。
尹建莉:错误的。孩子在很小2岁的时候,当他刚刚开始有自己的意识的时候,他就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思想。有的小孩就是说,他想玩这个东西,你不让他玩,他就会哭闹。人的意识都是一点一点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天性。就像种子,你给他适当的水和土分,它就会健康的成长。
新深度:我们来谈下你写的书吧,有一个章节是,罚她不许写作业。什么情况下你会罚孩子不写作业?
尹建莉:它其实是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法。孩子不是不想写作业嘛,我就说好,我以后惩罚你,不让你写,剥夺你这个权利,让他觉得原来写作业是一种权利。人一旦什么东西被剥夺掉以后就会出现反弹。这背后其实是心理学原理。不是我瞎弄,每一个招数背后都是有一套科学的原理在支撑着。教育就是一个蛛网,辐射出去很多的触角。
“我母亲也用过鞭子
但那是替姐姐们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新深度:可否回望一下,你的家长对你是怎样一种方式?
尹建莉:我觉得我的家长特别好,后来我的成长基本上都受益于父母。我现在倡导的东西,他们基本上都做到了。我的父母很民主,不打骂孩子,我也从来没挨过打。在我那个年龄,小孩不挨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我就没挨过打。
新深度:三十多年前,打孩子其实很正常。
尹建莉:但是记住一定要少打。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院里,经常有孩子被打的鸡飞狗跳,满院子跑。可是我的父母从来没打过我一巴掌。其实,我觉得他们自身是非常好的榜样。父亲在县城里也算高干,特别低调。我妈妈做人方面的善良和正派,还有勤俭、向上,这些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尽管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酷爱读书。很多人家里连一张报纸都找不见,我们家有那么多的书,报纸,杂志。
新深度:你小的时候正是中国破四旧、反对文化、强调读书无用论的时候吧。
尹建莉:我觉得我爸爸就是一个内心思想上特有主见,特有独立意识,不跟风的一个人。你看,“文革”期间,大家都不读书的时候。我的父亲在城里,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子女到农村。那里只有一个学校,只有两个女生,就是我大姐和二姐,每天就是背语录。她们就想帮我妈干活,我妈说,累死你们也得上学。我大姐和二姐当时就说我们上学有什么用呀,后来她们就天天跟我妈磨着,不去上学。后天有一天两个人约好干脆就不去了,我妈以前是跟她们讲道理,要让她们去,那天发现她们真不去了,我妈一怒之下,就从门后拿起一个赶猪的小鞭子,吓唬她们说,你们要不去我就抽死你们。吓得两个姐姐往前面拼命地跑,我妈就后面追着。我在我记忆中,我两三岁,模模糊糊依稀还记得这个事情。
新深度:那不也是用鞭子吗?
尹建莉:对,但本质不同。因为当时她们已经不去了,要是我,我也得用鞭子把我女儿赶回学校去。我觉得我妈那一鞭子,彻底改变了我两个姐姐的命运。我们父亲每年要花那么多钱给我们买书啊,订报纸,订杂志,我觉得这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到的。
“暴力家长会产生一个暴力子女”
切断“棍棒教育”恶行链条
新深度:教育方式是否有遗传的吗?
尹建莉:我是有这样观点的。恶行是一代一代相传的,往往暴力家长会产生一个暴力子女,等到他自己子女变成家长后,他就又会把暴力传给下一代。所以为什么我现在极力地宣传不要进行棍棒教育,就是切断这个恶行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