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6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知名媒体、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长等千位嘉宾共聚一堂,新浪教育频道对本届论坛进行独家网络媒体报道,以下为北京市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在“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进行一个家校协同的话题沟通。面对这个话题,其实我思考了很多。为什么我今天用“巧用激情动力,责任成就担当”这样一个话题跟大家共同来探讨家校协同问题,今天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思考它?
我想首先从我的题目上跟大家有一个沟通,从说词解字来讲,我们看“激情”是什么?激情从它的本意上来讲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在这种表现形式过程中有人就在问一个问题:是不是有激情的人就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优秀的呢?我想回答肯定是一样的:不是的激情看用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在这里,就需要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怎么用好一个我在题目中讲到的“巧”字。
第二,我们来看动力。,动力是什么?当我们谈到今天孩子的成长就很多,我们目光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学业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说,厌学的孩子怎么越来越多了?面对学习的任务、社会赋予孩子的责任,我想更多的是孩子内心的动力缺失了。
我们来看第三个词:责任。其实我们责任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如何做好分内的事;第二个是我们没有做好我们的工作,就是当我们没有做好工作之后,我们要有一种强制的对它负责的义务。
担当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个体能不能够承担,并且能够对它负责任。
回归到我们今天谈到的一个家庭教育中我们如何看待责任教育。我们每个学校如何看待责任教育呢?为什么我又把责任教育作为今天我们家校论坛的一个主题来跟大家共同来分享、来探讨这个问题呢?
其实从责任教育来讲,它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一种产物,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重视责任教育。这种责任教育从很早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把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责任教育的本原。
我们再来看今天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起到他的作用。可以说教育是最大的资源,如果说教育固然有它传授知识教授技能的重要责任,但最重要的是传播价值的理念。有教养的人不见得什么都知道,什么知识都具备,但他必须具备的是要有良知,他对生活是充满着意义,这个意义是揣在他的心中的。
我想先用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大家可能会说今天我们在谈中国的家教,为什么用两个外国的例子?
第一个是写在我们小学课本里的一个故事《汉克和他的爸爸》,这个故事讲的是汉克的爸爸和弟弟、妈妈到农庄去干活,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只带了一件雨披,爸爸会把这个雨披披在谁的肩上呢?就中国的家庭而言,我们想更多的时候雨披一定是披在我们的宝贝身上,但是汉克的爸爸却把雨衣披在了妻子身上。妻子把雨衣披在了大儿子的身上,哥哥看在雨中的我,把雨披披在了小汉克的身上,汉克看了看幼苗,轻轻地把雨披披在了幼苗身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比如说爸爸他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时候,他是有一个责任的,我们说男孩子要有担当,男孩子要负起责任来,其实爸爸正是因为一个雨披批在了妈妈身上,把男人对女人的责任传授给自己的孩子,我们想小汉克和哥哥都在这种爱的传递中懂得了对弱者要付出,能够尽到责任。
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丹麦父亲的责任教育》。老劳特在一个鱼市的附近开了一个小商店,他经营了很多渔民们能够用到的一些工具,甚至还有渔夫要把鱼冷藏起来再去卖掉。这一天爸爸很忙,小劳特就来帮爸爸一起做事情。爸爸告诉他,你负责把店看好就可以了。就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小劳特把一个保温箱卖给了一个渔民,渔民要把这个保温箱来冷藏鱼的,可是当爸爸发现把放在地窖的保温箱卖出去了,爸爸问你怎么把坏的卖出去了?小劳特说不知道啊,我不知道是坏的,爸爸说你立刻把那个渔夫找回来。他去找了,没找到,第二天又去找,终于找到了。但这个渔民说放在保温箱里的鱼全部都坏了。爸爸对孩子说,因为你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履行程序,没有把保温箱做一次认真的检验后再卖给顾客,所以你要对这件事情产生的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这个必要的责任是什么呢?在他能够打工的时间里到渔夫家去帮助卖鱼,帮助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这个保温箱所造成的损失。
当时有一位中国记者看到就说,中国有一句话, 不知者不罪,我们更多的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教育的时候,总是这样说,孩子下次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做错了事没关系,知道了下次注意。我们忘记了一条,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呢?我因为没有负责任造成的损失,我要通过我的努力去为别人来挽回它。就是我不仅要让他知道对事件负责,而且还应该知道,我因为没有负责任,所造成的损失的这种担当,要从小来培养。其实,这也是为我们培养孩子日后在社会中立足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丹麦家长的这种责任教育中它给我们一个责任教育的内涵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责任首先是要做好分内的事。小劳特作为店员,他的责任是卖这个保温箱。他卖了吗?他卖了。但是先检查保温箱的合格与否再决定出售,这也是他的责任。其次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分内的事,一定要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小劳特应该通过无偿的劳动,要给别人造成的损失进行一种补充。所以正如梁启超所言,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我讲了两个外国的教育故事之后,我们回归几次事件:
一个是药家鑫事件带给大家的思考。大家想音乐学子药家鑫面对本身是一个车祸的事件,他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当然,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很多人在质疑一个问题,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个,我们在报刊上可能已经看到了,一个从小被誉为神童的孩子走进了北京某所著名的大学,父亲一直在他身边陪护。今年他15岁,已经在读研究生了,面对北京的这种房价,他给父亲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在京城给我买房,我就不读书了。请问,他在为谁读书?他读书又为了什么?
第三个,前两天我们从网上看到北大研究生打父亲的事情。这一切给我们一个思考:作为教育者,特别是我们今天与会的教育者,还有我们的家长,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上述给我们提到的,我们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爱在孩子心中不存在了,情感在孩子心中不存在了,更何谈对于他们人生立足的责任呢?
我们来看教育,我们总说教育需要知行统一,其实知到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常常遇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孩子站在教室前面的时候,甚至于我们学校是很多6-12岁的孩子一站在前面就能够讲很多的大道理,我们有些家长好像很高兴,我的孩子真明白,我的孩子真懂。但是,出现的问题是在“行”当中出现了问题。回归到学校、回归到我们家庭,我们其实都是由于知和行中间出现了一个断层,才使得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上述我们说的今天我们缺失了情感问题,我们缺失了爱的问题。
大家来看,知、情、意、行是我们在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但是,我们只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特别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就教育孩子,知道这样做了,然后就经过一些形式的评比得出结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情感付出,需要我们意志、品质在这里担当,这些都没有。我们只知道行出现问题去扣分,而缺失了让孩子参与过程中的理性的思考和自我如何去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就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我们今天的教育,包括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应该是什么?应该旨在支持孩子的成长,支持孩子从内心去获得生活的意义。我今天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从中在获得生活意义的同时去体会生命的尊严,从而获得这种终生具有友善他人、建设社会、修身律已的热情和信心。
爱的教育也好情感教育也好,我们所说的责任教育、担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它是系统的融合体,不是单一存在的,在学校也是如此。
在我所在的崇文小学,它是北京市唯一的全寄宿制学校,为什么在这个全寄宿制学校当中我一直坚持根据孩子的需求提供一个适合的教育?我提出来要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学校的生活。
大家看,在座的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我们都是怀着一颗爱心走进了我们的教育事业。甚至走进了我们对教育的关爱,对育人关爱的过程,这是我们每个人职业的本能,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本能之所在。
作为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我们想情是沟通的源泉,人只有沟通才能够获得人与人的交流。在这个要求当中,我想一所学校必须是用情去做教育,才能够让每一个人在学校里获得发展的过程。
我们强调用心走进学校的生活用心去做教育,就强调必须注重细节,通过细节的打造,让教育获得生机。
每一所学校都是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我们重视了用爱、用情、用心去做,才能够让生命熠熠生辉。
因此,在这所学校里我就提出了一种理念,就是“以情移情”。大家来看第一个情都能理解,就是用情走进教育。移情是什么?移情最早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他说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移情的能力,应该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想他所想思他所思。那么我把它借助过来,在教育当中我们强调不仅投入情感,去感染他人。我们还需要有一种能力,就是走进内心,理解他人。这是对学生吗?不,不只是对学生,它也对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有共同的作用。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当我们走进社会生活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去投入情感,会让别人感受到你与他共同感受的过程。那么你通过现状去了解那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作为教育者作为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你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在想什么。
我记得有一个家长告诉我,说我的女儿因为我给他送到寄宿制学校的时候,我是跟她一起谈的,为什么让你去寄宿制学校,因为爸爸妈妈由于职业的需求和买卖生意的要求,真的无暇顾及你。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妈妈,那我能要求你一件事吗?妈妈说可以。他说,在六年当中,我希望你周一能去学校送我,我看到你来送我,我就心情愉快;周五,如果在您不忙的时候能来接我,我也很快乐。就是这位妈妈有这样一个对孩子的承诺,每周一坚持送孩子,这个孩子在学校发展非常优秀。因为孩子说我和妈妈有个约定。每一个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都对自己的选择做出了努力,今天我们孩子的这种选择的能力、提出要求必须是合情合理的,而家长关注到孩子的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给他日常不能给予的亲情。 一位原全国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曾经说过,崇文小学的“以情移情”的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们可以用数字去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只能用感动改变我们自己。”我们很多的东西,看看我们周边的桌椅,我们用数字都可以给它答出来,但是为什么要用感动来改变我们自己呢?因为改变是一种情感,人无论要改变我们自己或者是改变别人,都还是需要一种情感。
所以《文心雕龙》里讲“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就是我们去看电影也好,被别人打动也好,是不是首先让我们的内心获得了涟漪?有情感的涟漪,被打动,才有可能思考,才有可能付之行动。因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教育的执业者,我们在追求教育梦想的时候,我们要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的时候,我们的在座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尤为重要。
“以情移情”教育的“以情”,就是教育者要运用情感。“移情”就是“设身处地、身临其境”,通过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能力养成来关注我们孩子的成长的全部过程。
有人说了,“以情移情”是不是您在一个学校里对老师的要求呢?其实不然,“以情移情”不只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社会、家长、学生的角度,其实我们也在培养孩子,特别是今天的独生子女那种心中有他人会体恤他人的能力,这是将来他们走上社会更好的一种沟通能力、融合能力。当他们学会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能力的话,他们会在人生的路上伙伴更多,走得更远。
作为在座的家长,在我们育子的过程中,也需要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跟孩子共同成长。
今天的中国教育怎么了?很多人都在指责。其实不然,每一个人如果关注我们下一代的成长,我们应该变为这种教育的共同体,我们应该和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成长中的孩子共同连起手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来实现我们教育的梦想和追求。
在崇文小学,我提出了一个文化元素,拓展孩子成长路径的一个思考,也是作为我们学校德育实践当中的一个创新。在崇文小学,因为我们强调的是“以情移情”的教育,我们就要求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通过挖掘爱的元素,教会我们孩子用爱的目光去欣赏我们的世界。通过这样的元素,会让我们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体恤学会给予。
要想让孩子成长,一定要通过选择的元素,用这种元素来拓展他的成长路径,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辨别学会思考。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学会在人生的路上热情地去拥抱世界,学会找寻真正的自我,学会付出。
在这里,我多说两句。第一,我们的家长绝不能够用我们的思考形式代替孩子的选择。前一阶段媒体在采访我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时候,我讲6-12岁的孩子是成长期培养孩子兴趣的最好时期,如果我们把孩子捆到了考试的战车上,势必让我们的孩子缺失兴趣,导致最后的厌学。这种选择的权力要从开始教会孩子。比如,孩子有兴趣的时候,要告知孩子,只要你选择了,你就要为你的选择付出辛苦付出劳动,为你的结果去努力。我们更不能够由家长代替孩子的选择,最终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人。第二,要强调担当元素的培养,通过担当元素教会孩子拥有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坚毅的意志和品行。
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什么?在这里我引用了两段话,大家来看,一个是“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给他多少知识堆积在一起,不是教育。再言之,“教育我们应该注重智育、德育教育。”我们教会了孩子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承担,就会让我们孩子在自主的选择当中承担选择的结果。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成功的,是幸福的教育。这种教育我想更多的应该懂得,这种成功是多方面的,成功只是一个旅程,不是目的地。我们不能够让孩子只是一味地向着分数看齐,而缺失了情感的关注。因此我们说幸福是什么?它是内心的体验,与财富、环境没有关系,它是与人的身体、心态、精神相关的,只有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才能够享受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们说,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会营造一个幸福的课堂;只有一个幸福的校长才能够营造一个幸福的校园;只有我们幸福的家长才能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也希望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共同地努力,为孩子们的人生路去奠基,为他们的成长我们共同来巧用激情,让这种动力变为孩子成长的内驱力,让他们学会责任、成就、担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