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九月,又一批新初三、新高三的学子迈上了中高考的征途。在未来的一年里,他们要经历漫长的基础复习、单科拔高、选择专业等对人生发展特别关键的关口。对考生和家长们来说,首先要面对最大的两个难题就是:压力和成绩。最伤不起的毕业生,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过是老师的一句认可和家长的理解。吴艳琼 文
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多
“在那学校里面灯管下面有一群毕业生,他们背书又做题,他们复习到天明,他们没有休息战斗在那昏暗的教室里,饿了就啃一口方便面。Oh,可爱的毕业生,Oh,无奈的毕业生,他们努力学习参加摸底斗败了大堆题,他们泪流满面好想去休息。”在这首由毕业班学生自创的“蓝精灵体毕业生版”自我调侃的调子里,沪上有十几万年轻学生升入了毕业班,备战9个月后的中考或高考。
8月30日、31日两天,上海市市二中学的新高三们参加了开学前的摸底考。这个以高考评分标准和准高考难度的测试,着实给还没完全进入复习状态的毕业生们一个下马威。根据出卷老师设计,考试平均分在90分,也就是刚到及格线,还有不少学生不及格。“这样的成绩怎么去参加高考?”不少学生因而有了心理负担。
市二中学高三政治班班主任郭鸣老师告诉笔者,每年毕业班总有个别学生由于考试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问题。“我曾遇到过一个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由于毕业班作业比较多,他担心作业完不成被老师指责逃学2天。一开始家长还帮孩子瞒着老师,说是因为生病请假。但缺课天数多了之后,我们多方了解下才知道‘病根’就在作业没完成。还有一些同学自我暗示‘生病了’,到医务室一量体温果然有低烧。这些都是精神压力过大的表现。”
升学压力依旧突出
“刚进入毕业班的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和统考的要求都非常不了解,不了解就容易焦虑。除此之外,开学第一个月,有些学生没能从闲散的暑假中缓过神来,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没能进入状态。”昂立教育资深顾问吴老师认为,开学后的一个月是毕业班学生的不应期,也是备考生“心理事故高发期”。
吴老师分析,升学是毕业生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的舆论和家庭的期望,是毕业生压力的来源。虽然现在考入一所高中或大学已不是难事,上海近几年的中考录取率超过95%,高考录取率都稳定在90%左右,但是那些示范性实验高中和重点高校依旧不容易。仅仅升学已经满足不了家长对唯一孩子的期望,进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对每个毕业班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曾带过一个普通高中的男孩子,父母的事业都非常成功,而且他是家中几代单传的男孩子,背负了‘光宗耀祖’的历史使命。家人给男孩子定的目标是同济大学,但那个男孩子的水平离同济大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过早定了太高的目标,给男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复习总是无法进入状态。”吴老师认为,提早确定目标有积极意义,但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家长做好“旁观者”
现在已经考上同济大学的学生小乐还记得他进高三的第一个月,由于跟不上复习节奏,迟迟无法进入复习状态,最初的几场考试都“死得很难看”。“我确实挺消沉的,几次考不好就灰心丧气了。幸好那时候我的班主任及时找我聊天,她建议我多找任课老师聊聊,我只看到分数,但是任课老师会分析分数背后我的薄弱环节。”小乐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找任课老师分析他的考卷,此后又静下心制定复习计划,顺利度过了那段不适应期。
如果说与老师沟通还不算什么难事,让90后的孩子跟家长沟通就不那么简单了。市二中学的郭鸣老师还记得学校曾经做过的一个“关于90后学生常用沟通途径”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90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远远多于与家长沟通。甚至于,中学生们在心理咨询教室门口排队等候心理咨询,而在饭桌上不跟家长说一句话。
“就上网这个问题来说吧,有些家长态度强硬,一进毕业班,甚至还在暑假中,就没拔了网线,没收孩子的电脑和手机。而有的家长则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制定协议,规定一周可以上网多少时间。后者的家长由于对孩子非常信任,他们的做法被孩子理解。而前一种家长的做法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可以不在家里玩电脑,但他们可能就去网吧了。”郭老师补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意识得到中考高考的重要性,家长过度的管制反而容易让他们叛逆。”
》专家支招
复习刚刚起步,新课不能放松
大部分毕业班学生都知道复习是初三、高三最重要的事。也有不少毕业生早早就在培训机构报名了总复习课程。上海华询教育7月份开始秋季班招生,上周六开始第一次课程,相比别的年级早一周。华询教育市场部车老师透露,初三课程的报名率在62%以上,领先于别的年级。“基础复习的时间提前,不少毕业生暑假期间就报名培训班,开始全面复习了。”
然而,昂立教育吴老师提醒,高三的前半部分学校教授新课为主。由于老师希望有更多时间来复习,会把新课的时间压缩,跳过考纲外的知识点。“因此新课部分很有可能是考试重点,学生不能因为心急复习而放松对新知识点的学习。”
专家建议,刚开学第一个月,与其着急着手复习,还不如做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刚开学的摸底考试就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标准。仔细分析失分原因,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许多学生选学科是为了扬长避短。比如选文科的,往往是数、理、化有点欠缺;选理科的,英语、语文某一门或全部是弱项。因而,对自己不太擅长的学科不妨定时、定量、定目标去整理和练习。将每天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整理一门或者做练习。如此循环往复,自觉将时间、学科、数量都用文字规定下来,坚持下去。另一部分发展良好的学生则可以列出四门,按秩序整理教材、拾遗补缺,多余时间阅读美文、写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