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每年暑假都会有学校举办军训或夏令营,希望学生能在团队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自理能力。但学校的这番用意却被一些学生和家长误解。学生还未入营,就有家长打来电话,有的担心天气炎热,孩子会不会中暑,有的则借故为孩子请假,帮着孩子逃避“吃苦”。这里记录的军训营地里发生的“奇闻异事”并非个案,值得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
入营:学生病痛“突如其来”
这是五年级的营地。上午,军训的队伍刚到营地不久,营地战士与教师就将学生们领到已经安排好的床位上,并指导他们按规定整理内务。但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报告,说他的手由于搬动行李不听使唤了,现在一碰就痛。他让老师给家长打个电话,想马上回家。老师上前查看他的手臂,他却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仿佛一碰就会“粉身碎骨”的样子。老师一时束手无策,只得请营队卫生员来诊断。为了慎重起见,卫生员把学生带到营队卫生所进行拍片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老师这才明白,原来这孩子是想以手疼为借口,逃避他所认为的“痛苦的军训”。
没多会儿,四年级营地也有情况发生。一个男生吃午饭的时候一只手一直按着腹部,脸上露出异常难受的表情,还轻轻地呻吟着。老师上前询问,他说肚子痛,还有点痉挛的感觉,可能不适宜再在营队练下去了,请求马上回家。卫生员对其进行诊断,结果依旧是“正常”。
下午又有一个五年级男生不停干咳,像是感冒了。老师来看时,他更是上气不接下气,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他说自己可能是哮喘发作。老师哪敢掉以轻心,马上呼唤军医前来诊断,结果又是一幕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
晚上临睡前,一个五年级女生突然找班主任说:“我妈有事找您!”过了一会儿,她妈妈果然给老师打来电话,说突然接到培训部门的通知,明天女儿要参加一个比赛,希望老师能准假,她现在马上赶过来接孩子回家休息,以便更好地备战第二天的比赛。这分明是家长与孩子一同演的一出“双簧”嘛!
学生绞尽脑汁,极尽“表演才能”,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怕吃苦,不想参加军训活动。
在二三年级营,我看到一位穿军装的家长。他是个文职军人,显然不是这个训练营的,于是上前询问,原来他的孩子在这里参加军训,他仗着自己与该营区的领导熟悉,大模大样地进入营区看望孩子。要知道,这时候孩子刚离开家还不到一天,这位军人家长就已经不放心了,非得亲眼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晒黑了,是不是没有吃饱,是不是变瘦了。这也不免有点夸张了吧。
训练:“人性化管理”反被学生“利用”
其实对小学生的军训内容和强度,部队已经做了调整。起初,部队对教官的要求是,不能太过严格,太阳炎热时不要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休息,训练项目以游戏、活动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教官的“人性化管理”却被学生“利用”了,学生在军营里没有“铁的纪律”约束,一些行为习惯比较懒散的学生“劣迹”暴露无遗,尤其是在食堂里用餐时,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天训练结束后,学校与营部进行小结,提出要以严格的纪律来要求与“干预”学生,要把学生当成“小战士”来训练,遇到学生不守规矩,可以要求其重新操练,直到动作规范为止;用餐时,必须统一听指挥,一旦出现说话声,全桌要到外面重新排队;用餐后,每桌由两个学生轮流收拾碗筷,擦洗桌面,验收通过后才可以离开;晚上必须写军训日记;熄灯后不能喧哗……这些举措一出台,跟班教师与教官紧密配合,全程跟踪,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到部队,为的是接受严格的操练,让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事风格、行事作风有“当兵的模样”。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柔和的训练不是爱学生,只能是助长他们的不良习气,唯有严格,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活:装在桶里的衣物都快发馊了
军训结束的第一天晚上,我去巡视学生的营房,发现门口摆着不少塑料桶,有的桶上披挂着学生洗过的衣物,孩子们也不懂得拿到晾衣绳上去晾晒;有的桶里放着还没有洗的衣物,我清点了一下,单单五年级的男生营房就有十个学生的衣物没有清洗。
我进入营房,请这些脏衣服的主人起来“认领”,要求他们立即上洗衣房洗衣。有孩子说:“不要洗了,到时一起带回家,我妈妈给我准备了八套衣服,够换的。”我坚决不同意,告诉他们这些衣服要是这样带回去,必定是要发馊的,必须马上清洗。孩子们不情愿地来到洗衣房,结果没有几个学生会洗衣服,只是泡泡水,抹抹皂,冲冲水,捞起来就算大功告成了。可见,这些孩子在家里一定是很少做家务的。
哎,不知道家长们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真爱孩子?孩子终归是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作为家长,我们又能跟随、服侍到几时呢?缺乏自理自立的孩子又该如何去面对新的生活呢?其实家长与其这样大包大揽,不如在平时的家居生活中有意识地教授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与常识,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收获独立、自理的快乐。
离营:行李装不下就一扔了事
离营的时间快到了,学生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们一吃过午饭,就开始忙不迭地收拾行装。一些学生在行李打包时发觉东西太多,实在装不进去,于是他们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抛弃”。营地里落下不少学生的行装,尽管教师与教官一再要求学生“认领”,可往往是没人认领的多。想想我们小时候,一样东西都跟宝贝似的,要是丢了,心里一定忐忑不安,担心家长指责。可现如今的孩子,丢点东西一点也不心疼,浪费、不爱惜的现象极为普遍。
我又不禁为教育的乏力而伤悲——我们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带他们到军营接受训练与教育,可军训一结束,学生的坏习惯又开始肆无忌惮蔓延开了。教育,最根本的功用就是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可以伴随一生的习惯,可看看这些现象,教育的效益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相关链接】对家长多说几句
学校教育若只有单方面的努力,效益必然低下。家庭教育必须紧紧跟从,并且要能领悟参透学校工作的意图。这需要家长有大育人观——不要只囿于自己的视界看学校教育,要跳出狭隘的视野,放高眼量。孩子终究是要成为社会人的,社会是个大舞台,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风雨才能更好成长。
生活、未来是个未知数,让孩子多一份磨砺,多一次历练,多一回体验,对孩子的一生成长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们不要把孩子包裹得过于严实,也不要将孩子看成金枝玉叶。生活境遇优越、普通或者有些困窘,这些都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本与羁绊。我们要相信孩子,未来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去开辟。
若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这些道理,那在学校组织军训、夏令营或其他有益学生成长、发展的活动时,就不会有那么多阻力或反对的声音了——因为真爱孩子,真为孩子未来发展着想的家长,他们必定是相信学校的,并会自觉自愿地与学校站在同一边,这样家校教育合力将有望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