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宋雪/报道 记者 李煦/摄
本报讯 昨天下午,19岁的李杨和他的父亲背着好多乐器,“叮叮当当”来到本报。“这孩子现在能演奏8种乐器。”李杨的爸爸说,儿子在双阳区齐家镇一带小有名气,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找他过去吹上一段。“现在网上把牛人都称为某某哥,我想当‘乐器哥’。”李杨说,不过现在自己的梦想遇到了一道坎。
无师自通 全凭自己琢磨
李杨,双阳区齐家镇永安村人,出生于1992年。刚成年,却已经闻名乡里,无论是商店开业、结婚庆典,还是哪个屯子办秧歌,都少不了这个音乐小天才。他的唢呐能吹出欢天喜地,也能吹得人潸然泪下;他的葫芦丝能吹出别人艳羡的眼光,也能拨动内心对音乐的痴迷。还有巴乌、鼓、横笛、竖笛……他都能弹奏自如,吉他、架子鼓,也能来上一段,粗略算一下,他会玩的乐器至少有8种。
尽管会这么多乐器,李杨的个性并不张扬,还有些腼腆。他说所有乐器基本上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从小他就对音乐着迷,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来敲,水桶、塑料桶、电饭锅盖不知被他敲坏了多少个。
上小学时,看到路边有人卖葫芦丝,悠扬的葫芦丝瞬间打动了他,于是他购置了他的第一件乐器。这个葫芦丝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刚开始,李杨只是照着音乐教材吹,他学会的第一首曲子是《一闪一闪亮晶晶》,“第一次吹出来时,我真的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亮晶晶的,我觉得音乐就是一种感觉,当时那种感觉完全打动了我。”没过多久,他就把葫芦丝玩得非常熟练,只要他听着顺耳的歌曲,都要拿来吹上一吹。
上了初中,他逐渐开始接触其他乐器,李杨的习惯是,甭管啥乐器,先找村里的民间艺人学习“哆来咪发梭拉西”,然后开始自己研究,遇到好听的曲子,先用葫芦丝找谱,然后按照谱练习其他乐器。不过现在,他已经练成一首曲子听几遍,就能够演奏出来。
练习乐器困难重重
这些经历说起来简单,其中的艰辛却不是外人所能想象的。他说,因为没有专业的指导,他练习唢呐方法不对,吹出了咽炎。除此之外,乐器也是一件让他挠头的事,李杨的父亲身有残疾,为了供他上学,家里连地都转让了。平时为了省钱,李扬想了很多办法,听说唢呐嘴是用芦苇做的,他就趁雨后,跑到芦苇丛里找芦苇根,他还用废旧的电话线外管,做过笛子,虽然出声,可音调实在找不准。这样的节省,对于痴迷乐器的李杨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前几天电视里的马头琴表演又打动了他的心弦,看得实在手痒;架子鼓他早就心仪已久,可始终没有机会好好敲上一敲;朋友的那把吉他,他都记不清借了多少次,现在都不好意思再张口……
钢琴成了拦路虎
尽管弹奏已不成问题,李杨并不满足,他还有很多乐器想学,已经学会的这些还想继续研究。高考本来能够成为他学习艺术的途径,然而艺术生考试中的钢琴考试,给李杨的梦想泼了一盆冷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让我学习钢琴。”李杨说,而钢琴又是必考项目,对他来说,别说买钢琴,就是学习的费用都拿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