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你好,今天你的孩子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别的孩子听课,请配合批评教育。”“家长,你好,你的孩子这次测试成绩很不理想,请帮孩子分析原因。”看到老师发来的这些短信,又爱又怕、烦不胜烦的不仅是家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也十分抵触,尤其讨厌那些报忧不报喜的短信。
学生苦恼:
感觉每天被“监视”
老师频发短信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可学生们却不这么想。每天的上课表现、学习成绩等一切都在家长的掌握中,多少让孩子心里有些不痛快,甚至表示有被“监视”的感觉,自我空间没了。“自己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师发送到爸爸妈妈的手机上,觉得特别别扭,感觉自己一点隐私都没有了。”一位五年级的孩子说。
“说实话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考得差的时候不希望爸爸妈妈知道自己的分数,本来想着能瞒就瞒,可还没等自己回家,父母就已经知道了分数,结果一进门就挨顿揍。其实初三的考试多如牛毛,偶尔一两次失误很正常,如果老师发个短信回去,爸妈会觉得‘事态很严重’”鼓楼区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
大多数学生十分讨厌老师报忧不报喜,他们希望老师能对父母多说点好听的话,多谈一些优点,不要总是提醒父母注意这些注意那些。
老师无奈:
想让家长了解孩子
对于学生们反感老师频发短信给家长,老师们感到很无奈。“很多家长有需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也是为了更好地跟家长沟通,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白下区五老村小学一位老师说:“其实孩子更多的是反感老师向家长打‘小报告’,或者告诉家长考试成绩等等,这些只要老师注意发短信的方式就可以了。”这位老师表示,有些事情老师自己能处理就不需要发短信给家长,例如学生之间有矛盾,老师想办法去调解就行。没必要什么事情都发信息告诉家长,这样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白下区一位初中老师也告诉记者,他班上学生的抵触情绪要少一些,因为他很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每次考试过后,他都会告诉学生,这次考得不理想的同学或者退步的同学,如果不想让老师告诉家长的,可以私下和老师说一声。如果要发有关学生表现的短信,他都以鼓励为主,就算批评,也是点到为止。
专家建议:
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张纯主任认为,学校老师把孩子在校的一切情况发给家长,其实是把责任推给家长,是一种变相的暴力,是用专政的手段对待手无寸铁的孩子。“孩子到了10岁以后就进入了青春期,也是仇亲期,主要表现是反叛,他们渴望独立成长,渴望自由。这种沟通方式是无视孩子的独立想法,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孩子越来越叛逆,导致很不好的结果。”张纯主任说:“其实,家长和老师都是以爱的名义对待学生,但是学生为什么反感呢?那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但学校、家长的教育方式没有成长。”
张主任建议,学校和家长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帮助孩子渡过“仇亲期”。“教育部门应该出一个细则,规定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告诉家长,什么事情不需要告诉家长,不要事无巨细全都告诉家长。”张主任表示:“家应该是避风的港湾,不要搞成学生在学校水深火热,回到家又遭遇暴力,这就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