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识,越是神秘化,孩子就越想知道。如果把正常的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堵死,孩子们就只能从不正常的,甚至是非法的渠道去了解。对家长来说,那才叫得不偿失。
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各级部门都会有一些行动,宣传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对此,公众早就习以为常,坦然面对。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还有一群人比较脆弱,见“套”色变。这其中,就有家长。
成都市49中学向14名红丝带志愿者发了安全套,希望他们把它和一些资料交给父母,通过孩子向家长宣传防艾知识。此事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家长跑到学校来质问。
我们有个经典宣传手段叫“小手牵大手”,“过马路要走横道线”“废电池不要乱扔”“吸烟有害健康”之类,让孩子来教家长,效果挺好。但这一招并不能通吃。比如,让孩子给家长送安全套,宣传防艾知识,就欠妥。无论如何,防艾的担子,不该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
问题的另一面是,家长也大可不必见“套”色变。家长为什么要反对学校的做法呢?报道中说:“家长认为孩子过早接触这种东西,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所谓“这种东西”,当然是指安全套;所谓“不良影响”,大概是指会引导孩子们对性及性生活产生兴趣,甚至过早品尝禁果。
家长这样担心,可以理解,但并不正确。
初中生接触“这种东西”,过早吗?当然不。孩子进入初中就已经进入青春期,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性教育应该是必修课。安全套的作用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让他们早一点知道,有好处。性知识,越是神秘化,孩子就越想知道。如果把正常的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堵死,孩子们就只能从不正常的,甚至是非法的渠道去了解。对家长来说,那才叫得不偿失。处理类似的敏感问题,堵不如疏。
退一步说,假如真的“成功”地封死了孩子所有获取性知识的渠道,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在此,不得不郑重提醒各位家长,问题可能更严重。问题的严重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少女意外怀孕的几率增加。相关新闻,实在不少。仅以上海为例。上海首条“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开通5年来,接听求助电话超4万通,救助少女3500多人。这些数字,应该比那个小小的安全套触目惊心得多吧?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所以,现在许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类似的救助热线。与其事后补救,为什么不预防在先呢?
其二,青少年患艾滋病的几率增加。据卫生部透露,当前中国艾滋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一个重要特点是艾滋病蔓延和扩散由高危人群快速转向普通人群,其中也包括青年学生。据著名流行病专家康来仪教授介绍,“无保护性行为是校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我们不必过分夸大少女意外怀孕和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事实,要有一说一。但从家长到学校到全社会,也不能认为“出那种事的毕竟是少数”,而放松警惕。更何况,让孩子们及时掌握性知识,树立正确、健康的性观念,事关他们的终身幸福。家长们,请再也不要谈性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