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心理学会的肖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小学生当遭遇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逃避而不是去解决,遇到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都很头疼。当问及为什么离家出走这一情况越来越普遍时,他说,学生离家出走的目的是为了向家长示威,表达自己的抗议。问题在物质条件充足的条件下,孩子们手里又有钱,因此出走变得越来越普遍。
孩子出走家长有责任
肖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出走,错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的教育,但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分析了孩子出走的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总是会大包大揽,让孩子藏到自己身后;其次是社会的问题,学生家长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些盲区,在对待心理治疗时持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们只知道学习,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在性格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缺乏协调和交往能力。长此以往,会使孩子造成一种“生活在真空当中”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如何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当孩子产生品行障碍等问题时,会以逃学、撒谎、偷窃和虐待等行为表现出来,此时,人格前期的稳定性已经受到影响,会产生品行障碍、统合能力和家人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想到离家出走。
由于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性格方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缺乏协调和交往能力。当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环境,就迫切地要求成为人群的焦点,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将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
孩子回来之后,家长担心孩子受到刺激后会再次出走,因此会对孩子“礼让三分”,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出走是让父母向自己妥协的办法。
“要想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要让家长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肖老师说,让他们学会有爱心去帮助别人,有责任心来勇于担当,不要什么事都插手去管。同时让孩子多到户外去走走,培养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