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张倩雯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孩子刚参加完期中考试,一些家长就忙着在网络上对考题答案。日前,各大中小学正沉浸在期中考试的氛围中,但是家长的紧张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学生。从考前几周直至结束出成绩,在约半个月的日子里,期中考试成了他们的热点话题,甚至有家长提前帮孩子钻研考试难题。对此,专家指出,家长过度陪读有碍学生成长。
现象一 考前父母钻研难题
小雨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在月考和平时考试中,有一道物理选择题总是做错,她万分着急,担心在期中考试时,小雨还是没掌握这个知识点而失分。硬着头皮帮女儿一起想、一起做。但是看到题目后,她也不能确定自己该选哪一个选项,就拿出课本对照着概念解难题,可是没有找到答案。她只能和女儿两个人一起推敲,最后才找到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把这道难题解决了。小雨妈妈对此表示很无奈,“物理我好几年没接触过了,后来读的又是文科。孩子不会的题目,总不见得不教吧。 ”为此,小雨妈妈把教科书都基本上翻遍了,还看了不少的教辅,深怕自己疏忽,她调侃自己,“从没有这么认真读过书,没想到自己还有物理的天分。 ”
据了解,有不少家长也像小雨妈妈那样,在考试前也成了主动解难题的“好学生”,从数理化到语文英语这些难题中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一位家长感慨,在帮孩子一起钻研难题的时候,把以前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甚至比自己读书时掌握得还要好,就像自己回到了学生年代一样。
据悉,在考试前两周,不少心急的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期中考试做准备了。有位家长刚过10月中旬,就开始询问期中考试的日期,能为孩子考好试早早地做准备。另外,不少家长也成了“学生”,做起了数理化难题。
现象二 考中父母论坛发帖
考试第一天,还在上班的小伟妈妈就按捺不住了,趁着工作间隙在她和其他家长常去的论坛上发了一个“期中考试开始”帖。上午十点刚过,她推算着自己的孩子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出于无法和孩子联系又担心的情绪,小伟妈妈只能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安慰”自己,顺带祈求小伟能考好。小伟妈妈说,她这样做并非第一次了,其实像她这样担心孩子期中考试的家长并不少,有时候像此类的帖子没过多久就会有家长留言表示同感。
据悉,期中考试的前一晚,就有家长在比较知名、家长聚集度较高的论坛上发帖为孩子们“加油鼓劲”,这效果就像跑步时喊的那句“各就各位”。第一堂考试还没有结束,有些家长立即在网上同步发帖,兴奋地告诉大家三天的期中考试正在进行中。
另外,记者经了解,发现一些家长还会在期中考试的不同时期,发布“同步报道”。
记者留意到每当考试的前一晚、第一场考试时、考试第二天、最后一场考试后和出成绩后基本上都会有相关贴子出现在网上,家长纷纷在论坛上或是网上交流群中发帖、留言交流讨论考试的概况和其所知的情况。
现象三 考后父母忙对答案
“数学最后一大题的答案是125平方米还是200平方米啊? ”、“最后一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昨天,记者从某论坛上看到,孩子刚参加完数学的测试,一些家长则根据孩子回忆的题目,忙着在网络上对答案,甚至研究详细的解题过程。一位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刚升入初三,这是孩子参加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最后一题数学20分,答案和解题的对错直接决定数学考试成绩。 “进入初三,每次考试都很重要。前面的基础题基本没问题,如果最后一题无误,数学能考满分,可以提高孩子在学校总体排名。 ”黄妈妈表示,初三考试的每次排名都可能和中考有关,因为很多学校中考推优生、自荐生的排名都是根据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来决定的。
看到刚刚发下来的英语试卷,小言妈妈吓了一跳,这次小言的英语成绩才80分出头一点点,她感到很着急,立即向家长们打听各个孩子的情况。她立马拨通了另一位妈妈的手机,打听下来,那孩子的成绩本来和小言差不多,这次考试居然还不到80分。
充满疑惑的她,又上网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在家长群中早就有人议论起了这次期中的英语考试。一位家长提供信息,这次英语成绩全年级最高竟然没过90分,班级平均分也就70多分。还有家长说,有的孩子只考了20多分,把班级平均分拉下来不少。另一位家长发出感慨,这考卷太难了,简直就是超纲……
小言妈妈透露,这个家长群是在还没有新生报到时就已经建了,一开始家长们会讨论新生注意事项,后来就成了家长们讨论孩子学习的平台了。她说:“每次考完试,家长们都会上来看看,交流考试的情况,对试卷做简单的分析。 ”小言妈妈认为,这能知道年级和班级的整体情况,对孩子学习的掌握很有好处,家长多交流还能互相取长补短。
据悉,像这样的家长群并非普遍现象,家长在其中很活跃,特别是遇到考试的日子。往往期中考试的第一天晚上,就会有家长开始讨论语文的作文题目、试卷的难易程度,预期后两天的科目考试。等到出成绩拿到正式试卷后,家长们还会对考试作一个总结交流。
专家
家长放手有益孩子成长
心理专家王迎认为,现在的家长之所以如此关注期中考试、担忧孩子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产生焦虑情绪,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感,不少家长会觉得他要对孩子负责,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成绩,这都是他的责任。二是社会竞争意识的强烈,孩子或说是孩子的成绩成了家长之间隐形的竞争。
王迎鼓励家长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适当地降低对孩子过强的责任感,对孩子的期望值也不能过高。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说“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做不到”这类的话语,而应该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同样,过度地关注学习成绩,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读书是为家长读”的观点,也就会有家长兴奋地忙着孩子的课业,孩子则冷眼旁观,有种“你们去忙吧”的心态。
同时,专家指出对于孩子学习的期望也不能突然消失,在现代社会孩子已经习惯于高期望的教育,家长忽然对孩子没要求,孩子也不太会相信,反而会沮丧,认为连父母都对自己没信心了。期望对于孩子们而言会给他们同时带来压力和愉悦。
对于家长热衷于为孩子陪读,专家也提出,家长有时候太过于积极地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又不够专业,会有一定的错误存在,反而会误导孩子,而年幼的孩子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家长做的是对的,导致难以接受老师的观点和批评。王迎认为,家长主要负责关心孩子快不快乐,而题目的对错就交给老师。要鼓励孩子去多问老师,和老师的互动,对孩子的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