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后,一位家长向我倾诉了她的烦心事:儿子上二年级了,由于平时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经常请她去学校。她一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她气孩子不争气,她气老师说话不客气,她气……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打骂一顿。结果呢,孩子挨打哭,妈妈生气哭,轰轰烈烈的家庭“暴风骤雨”过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依然如故,散漫不求上进,老师依然请她多次进校。这情景,令家长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这位“烦心”妈妈急切地向我讨教解决的方法。
其实这位家长的烦心事,是一些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位“烦心”妈妈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她是恨铁不成钢,我很同情,但她的做法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不赞同。按道理说,老师和家长联系,家长与老师沟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取得教育孩子的共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面对这位“烦心”妈妈谈及的感受与需要,我想有两个问题要正确理解:一是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正确听取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反映;二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
家长要善于适时主动和老师沟通。
家长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孩子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包括态度、情感、言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都将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家庭才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渠道。家长在平日里就要做好孩子在家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的记录,定期主动和老师沟通,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家长要诚恳地听取老师对孩子在校存在的问题的反映,不要等老师请,才硬着头皮去学校见老师。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遇细风”说“暴雨”。这样的抵触心理,很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对老师反映的孩子情况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不责备、不抱怨、不急躁,试着从老师的立场分析一下问题,心平气和地找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失误,和老师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对策。
家长要以感谢的心态听取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
当老师反映孩子有明显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表示祝贺,肯定孩子的努力与成绩,也要与孩子一起感谢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如果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或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切记:一定要冷静,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绝对相信老师的动机是为了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才向家长主动联系的,要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真诚帮助。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表达申诉的空间,让孩子能有机会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必要的反思,并教会孩子纠正错误、改正不足的方法和具体做法。最主要的还是找出家长自身出现的家庭教育中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进步。千万不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烦心”妈妈那样“听风就是雨”又急又气,甚至“捕风捉影”,老账新账一起算,用最简单、最粗暴、最无知、最无效的办法——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既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又无以支持协助老师工作。
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常联系,多配合。
与老师联系要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诸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与同学相处等等,切不可一味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主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平日里注意督察孩子的作业情况,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一定要相信老师,理解老师,肯定老师,把老师当普通人。积极配合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了解孩子的心理,促其成为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的“三健”人才。
写到这里,我想那位“烦心”的妈妈现在也许会静下心来思考了,也许她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想一想,她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是否偏离了方向。其实,我们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老师就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家长更是普通人,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只要相互间少一点苛求,少一分抱怨,多一点信任,多一分理解,家长与老师间会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那么这种沟通正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将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如梭的岁月里,老师在成长,家长在成长,孩子也会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文/井春玲(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