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淀教育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的布局结构、发展节奏和重点领域,适应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化教育的需求。
教改实验项目稳步推进
组织实施“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建立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区”及“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等七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以改革促发展为基本思想,以稳健有序为基调,以专题研究为重点,以项目推进为策略,以学校发展为目的,积极探索深化海淀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着力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符合海淀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海淀特色、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推动海淀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开启三年行动
制定实施《海淀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挖掘潜力,在三年内努力解决13700余个学位缺口,有效缓解“入园难”的问题。修订《海淀区支持和奖励幼儿园建设与发展暂行办法》,每年财政投入教育经费支持3000万元,加大对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幼教年生均综合定额提高近900元。全年新建幼儿园1所,接收配套幼儿园5所,改扩建、改造幼儿园10所,扩大6600个学位,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名校资源落户北部地区
海淀北部地区第八批产业项目及配套设施开工建设,除了一批高科技公司、研究院所外,还包括清华附中永丰校区、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和翠微小学温泉校区等3所配套学校。其中,清华附中永丰校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总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翠微小学温泉校区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预计每所学校可容纳36个教学班。名校资源落户北部,将为北部地区教育重新布局带来新的活力。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
认定第三批海淀区小学素质优质校18所,总数达到44所;认定6所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市区级示范高中校达21所;圆满完成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专项督导,小学学校特色建设工程启动,挖掘每一所学校的优势和潜能,致力于使每所小学特色绽放;创新幼儿园管理模式,由明天幼稚集团托管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幼儿园,委托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管理苏家坨幼儿园;推进名校承办、委托管理等办学模式,由石油附小承办马坊新村配套学校,中关村中学承办学院路中学,将万泉河中学并入八一中学,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85%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
今年,海淀区腾退绿园小学、苗苗小学、新希望学校和红星小学等4所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的未经批准自办校,涉及在册学生3200人。海淀区确保每一个孩子有学上,积极稳妥做好分流安置工作,安排这些孩子到肖家河小学分校、六郎庄小学、石油附小北校区等公办校就读。海淀区历来高度重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目前共有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6万余人,85%以上在公办校和已批准的两所流动人口自办校就读。
基础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
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区教委专门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召开首届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现场会,这是我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标志之一。会议深化了我区各学校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了海淀区国际教育的发展。在北部地区规划建设的一所国际学校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全年共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人次来访。
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
投入21.2亿元,完成80所学校59.6万平方米,加固面积约占三年加固规划的72%。各方积极克服学校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雨水多等因素,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中小部全部如期开学。投入9335万元,完成126校次综合修缮工程和校舍急修工程。完成40校校园网升级改造,推进抗震加固学校信息化恢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