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武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孙继民主任医师
武汉市儿童医院骨科 余希临主任医师
暑期伊始,各种儿童意外伤害频发。按历年情况来看,因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监管,溺水、交通事故、烧烫伤、摔扭伤等意外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暑假成为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期。武汉市疾控中心统计发现,武汉儿童第一大死因是意外伤害,武汉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4.7%,男童发生意外的比率高于女童2个百分点。其中以跌落伤、机械伤、动物咬伤和烫伤占前四位。据统计,意外伤害的平均医疗花费为159元,平均误工3天。值得强调的是,3-6岁为最危险年龄组,交通伤害导致后果最为严重。关注儿童暑期安全,当孩子遭遇危险或意外该如何应对,如何将危害降到最低,记者请教专家向家长们介绍安全防护常识,让孩子平安度过快乐的暑期。
儿童意外伤害一半在暑期
据介绍,武汉市儿童医院曾对2042名0~7岁儿童意外伤害研究结果表明,有382名儿童发生过意外伤害,占18.71%,意外伤害的次数达391人次,其中男童282人次(21.2%),女童100人次(13.1%)。在391次意外伤害病例中,其主要伤害原因依次为:意外跌(坠)落、交通事故,其次为烧烫伤、机械伤、意外中毒、意外窒息、溺水、电击伤。1-3岁组的伤害原因以意外跌 (坠)落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车祸,主要伤害地点多发生在家中。3~7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是车祸,其次为意外跌(坠)落,多发生在路上和幼儿园。
儿童意外伤害的暑期病例比平时多70%以上,全年近一半的意外事件发生在暑假。夏天更易发生意外伤害有三点原因: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活动量大、活动范围广,由于年幼无知、好奇、好动等原因,他们对危险缺乏认知,经常会做出一些大胆又危险的举动,以致发生意外;现在的父母工作忙碌,不大注重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尤其在暑假时随便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看管,甚至让孩子单独待在家里,难免会让孩子出现意外伤害;夏天的衣着相比其他季节来穿得少,因此当某些意外伤害发生时,比如坠落、烧伤、烫伤等,孩子的身体就缺乏了衣服这层缓冲及屏蔽,使得后果更严重。
烧烫伤:暑期是高发期
发生率:
伤害:
【预防要点】热汤水离孩子远些
夏季儿童烧烫伤大多数属生活烫伤,且绝大多数是在家里致伤。最常见的是儿童跌入热稀饭、热汤里,较大儿童是拉倒热水瓶,原因是家长把这些东西放在儿童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或者是洗澡时,先倒热水,在大人取冷水时,儿童自己进入盆中而烫伤。
因此,易引起烫伤的物品,如热水瓶、开水壶、汤盆、汤锅,热汤、热牛奶、热粥等食物都不要随意放在桌子边缘,也不要让孩子自行取用,以免发生意外。当端热汤、热水时,最好先大叫“小心不要靠近”等警告语,以免孩子迎面撞来。
不要让孩子在厨房和浴室玩耍,以免意外发生;厨房地板要保持干燥,以免滑倒将热液烫伤自己或孩子;给儿童洗澡时应先将冷水倒入盆中,然后加入热水混合。
【急救措施】别往孩子身上乱涂抹
被热水烫伤怎么办?首先要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方法是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用冷水浸泡,直到没有痛感为止,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伤口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不要给伤者喝水,以免加重口渴,再度饮水,引起肺水肿或组织水肿等并发症,正确的方法是可饮用一些含盐的饮料或盐开水等;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要在伤处乱涂药水药膏或牙膏、酱油,特别是带颜色的药物及厚层油质,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
摔跌伤、骨折:意外伤害第一名
发生率:
伤害:
【预防要点】提防门窗,游戏做好安全措施
调查显示,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最高的发生原因,占所有伤害的34.7%。其中0-4岁幼儿的跌落有超过80%是在家里发生的,10岁以下儿童是因跌落而受伤或致死的高发人群。余希临主任医师提醒,家中有婴幼儿的家长要注意预防:窗户边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窗户要保持关闭或开一定的宽度,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当地上有水时,马上要擦干。
大孩子因为活动范围及自由度大,也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现在大街小巷常常可见脚踩轮滑鞋或滑板的儿童或青少年“嗖嗖”穿行,医院里每周都有玩轮滑或滑板摔伤骨折的患儿入院,以7到13岁儿童最多,受伤的部位主要为手臂及小腿。玩轮滑或滑板受伤,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活力板的运动原理盲目使用;在马路等缺乏保护设施的场所玩耍;部分产品质量差,使用过程中出现板面断裂、螺丝松动造成轮子脱落等;没有戴头盔、护具等防护设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选购活力板及其护具时,要看其整体结构是否紧凑、有无裂缝,对价格过于便宜的产品应谨慎购买。同时,让孩子接受专门的训练,掌握技巧和要领,教育孩子不从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不在玩耍时互相推搡;不在玩耍时尝试危险动作。
【急救措施】受伤后先冷敷别搓揉
在扭伤、摔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若伤处出现血肿、疼痛,应立即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湿敷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血肿增大,使局部血管收缩,48小时后再热敷;不要随意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必要的话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如果摔倒,胳膊擦破了,应先用凉水把伤口洗干净,然后再贴上创可贴。家长应教育孩子,头部摔伤要告诉父母,最好到医院做检查,确认颅内是否有出血。
溺水:夺命悲剧年年上演
发生率:
伤害:
【预防要点】家长必须陪同
每年夏天,江边、湖边都会发生多起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避免孩子游泳发生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陪同或到室内正规的游泳馆,那里有专业的救生员,不要到不熟悉水情的江河湖边。
孩子吃得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下水游泳。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雷雨天气、温度太低、水太凉都不宜游泳。游泳时禁止与孩子过分开玩笑,无论到哪里游泳,深浅如何,爸爸妈妈都必须陪同,不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游泳前,爸爸妈妈先在孩子四肢撩些水,做好充分的活动,慢慢入水,以适应水温。
【急救措施】施救时从背后托起头部
要迅速脱水上岸。若儿童是溺入深水中,施救者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施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将其拖带至岸边。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儿童的头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倾出呼吸道积水。儿童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倾出呼吸道内积水,以保证气道畅通。
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呼吸刚停止的儿童,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施行胸外心脏按摩。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儿童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服下热茶水或其他汤汁后静卧。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应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误服毒物:农村家庭最需留意
发生率:
伤害:
【预防要点】药品、危险品要收好
暑假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儿童喜欢用嘴尝感到好奇的东西,因此误服异物或毒物导致死亡或伤残的事件屡见不鲜。从玩具零件、纽扣、纽扣电池、笔帽、图钉到老鼠药、化妆品、清洁剂、驱蚊片、药品等,都可能被孩子吞服,从而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尤其是农村家庭,误喝农药、误食鼠药等事件屡见不鲜,城市家庭中则常见小孩误服成人的药品。
孙继民主任医师说,家长除了教育孩子不要乱吃东西,还要注意在生活细节中保护孩子,比如,药品和家用清洁剂等放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或上锁的抽屉中;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药;建议选用以儿童不易打开的器皿存放药品或化学用品,等等。
【急救措施】及时送医解毒
如果孩子误服毒物,家长要立即打120;送孩子去医院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如果毒物沾进了孩子的眼睛,立即用清水冲,要冲15分钟左右;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去医院。
一旦孩子发生小零件卡进支气管,出现面色发紫,无法喘气的状况,应让孩子头朝下,并拍打其背部,使异物排出,情况危及的应及时就诊。小零件若被误食,较小的可能能通过肠道排出,家长观察若未排出的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楚天金报 记者肖清清 通讯员张红宇 实习生徐陟)
(肖清清 张红宇 徐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