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和大学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教育系统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方面应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但在目前来看,中学和大学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脱节的现象。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中学和大学之间和谐的衔接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注重智慧互补和文化融合,实现智慧共享、合作共赢。既要从各自优势出发,进行全方位沟通与交流,努力形成高效、高质的合作方式,更要追求一种构建共同世界的宽广精神,努力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依存基础上共同探索、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学与大学的共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二,加强多渠道沟通合作,实现教学的共促与提高。一是加强沟通与交流,包括举办论坛,建立定期联系机制等方式,实现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思想交流的常态化;二是鼓励大学教授到中学开设选修课,让中学生提前感受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魅力,试点将选修课纳入到大学学分制的范畴,在中学阶段取得的学分,可以带入大学一并计算。三是鼓励中学教师到大学听课、开课,更新知识,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三,开展自然科学教育项目合作,为更好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供平台。选拔有创造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到高校实验室或相关课题组,在高校专家的指导下,经历和体验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大学教授也可以走进中学,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如理工学校的教授可以到中学指导中学生开展航模、机器人、网页制作以及科普讲座等活动。
第四,加强德育教育衔接互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加强德育目标、内容、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统筹规划。重在改变中学和大学在德育目标上的“拔高”和“倒挂”;重在克服德育内容上的脱节和简单重复;重在相互借鉴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改善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学生交流互助活动。中学和大学可以联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生到大学参观、学习、生活,与大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志愿、公益活动,使中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大学精神等有所了解和感悟,为未来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做铺垫。大学生可以到中学开展讲座、辅导,在中学所在地开展社会调查、实习等活动,丰富经历,积累经验。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中学和大学作为提高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部分,应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共同为国家、民族、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