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基本职能应该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能力;提供适合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高度专业化的培训;向全民开放,以满足最广义的终身教育各个方面的需要;国际合作,与国际大学教育接轨并相互学习与借鉴。
大学不是工厂,不是流水线,它的每一位学生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份‘杰作’。”
大学应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庭园,却敞开着庭院的门扉;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但又彰显着当今时代气息。当你走进来的时候,双眼迷茫,走出时,双眸澄澈。智慧之火点燃了你的心,你的使命是传扬这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火。
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海洋,有丰富、多样的书籍和优秀并具特色的教师。而教师又是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带给学生更多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知识,教会学生学知(learning to know 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教会学生怎样做(Learning to do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教会学生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即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参和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即教会学生如何适应与改造自己的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创新(Learning to innovate即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创造新的世界)
大学是真正育人成才的地方,是有大师、大德、大智慧的地方,是能够培养适应时代的合格人才的地方。
大学的学生应该是拥有广泛的知识与兴趣、具有独到的见解、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不只是学习好,而且有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他们不仅有强壮的体魄还有着某方面艺术的特长和文学欣赏能力。他们不仅懂得与人合作而且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如何有机地衔接好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
如何有机地衔接好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是一个值得大学和中学管理者和教师思考的问题。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教法上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中学一般有讲授、问答、读书指导、演示、参观、实验和实习、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我国大学采用的是讲授、讨论、实验、设计、实习、自学指导等教学方法。表面看两种教学方法似乎差不多,实际上差别很大。中学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由于教师每节课讲授的内容较少,不仅很仔细,而且面面俱到。因此,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作课前准备,只要学生成绩一般,上课认真听讲,不需课后复习,也可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由于中学教育都有一根指挥棒,为使自己学校有更多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因而更多地集中在如何能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上,所以教师尽可能快地讲完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复习、练习、模拟,迎接考试。因而在教学上显得特别紧张,很少有机会去采取讨论法、自学指导等能使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方法,学生却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尽管讲授法也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但高等学校的讲授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一些细节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后去广泛阅读了解。
大学要为国家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优秀的品格,有创新的思想和能力。不少大学校长、教师反应,每年在接受新生时都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新生虽然成绩顶呱呱,可连如何打饭、洗衣、买东西都不知道。生活能力很差,甚至于有些新生家长到校陪读,料理学生的生活,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能做些什么呢?因此这就给中学和大学共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课程、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好大学中学的教育衔接工作。
再一点就是中学可以根据大学学习的需要将一些大学的有关课程内容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系统培养学生为深入大学进一步学习铺垫一定的过度衔接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可以邀请大学有关教授、专家到中学举办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发掘专门和特殊人才。
应该说中学大学衔接工作可思考研究的问题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家长与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魔鬼式”课业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但学习时间并不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我们在高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锻炼了学生。虽然没有抱着课本死读书、反反复复做练习,但培养出的学生仍是很优秀的,受高校的欢迎。我们开展了大量特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专长,使其成为热情、自信、有能力、敢于面对挑战的青年,很多人上大学会都成了学生干部,毕业后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