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晨,我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小朋友入园,听到楼道里很大的声音“我——来——了——”。然后“咣当”一声门被推开了,是小龙来了。只见他双脚分开,小手叉腰,看着老师和小朋友。“小龙早上好!”我主动和他打招呼。“老—师—好—”,话音没落他就跑到盥洗室去漱口挂毛巾了。“老师,小龙抢我玩具!”正在玩玩具的文文来找我。过了一会儿,又听见“老师,小龙打我了”、“老师,小龙不让我跟佳佳玩”、“老师……”小朋友的告状此起彼伏。
调查:父母放任导致未养成好习惯
小龙6岁,是一个天性大胆、活泼顽皮的男孩子,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小龙的父母工作很忙,接触孩子很少,教育更无从谈起。爷爷奶奶一向奉行“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顺其自然发展”的教养方式。小龙和伙伴之间的冲突与日俱增,最后导致小朋友不愿和他玩。为了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他就反复地用抢东西等方式来与孩子们交流。恶性循环的结果,小朋友越来越不愿意和他相处了。
小龙的一系列违规行为的发生,看似简单,却不简单。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他的家庭环境。父母对教育的忽视和放任,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措施:家校携手关注个性成长
于是,我开始用暗示、表扬和教他交往语言等方式引导他鼓励他,帮他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比如游戏前跟他说句悄悄话,提醒他跟小朋友商量着玩;当他在游戏中和小朋友出现打闹现象时,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鼓励他玩一些安静游戏,防止他伤害别人。慢慢地小龙变得稳当、文静了。
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只考虑怎样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怎样解决孩子、家长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和心理需要。只是让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却没想到怎样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基础上去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注意了解小龙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理变化,发现他是一个很热情的孩子,愿意帮助别人,只是方法不当。我请他为小朋友发纸、笔,帮助别人做值日;我用练习投掷打妖精的方法满足他的要求,帮助他宣泄情绪。慢慢地,他的打人行为减少了。即使出现了打人行为,我也注意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盲目批评,经常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强化他的优点。与此同时,我和小龙的妈妈谈了几次话,明确了在育儿过程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性,给她推荐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鼓励妈妈从自身做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共同研读、探索育儿方法。
新学期前夕,我接到了小龙妈妈欣喜的电话,她告诉我,她的儿子被一所重点小学录取了。此时,我的心中除了激动、欣慰,还有一种调整教育措施以后的窃喜。
□文/赵建红(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