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石景山区外语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刘世彬看来,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赋予孩子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而美就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在求索的道路上。
近几年来,刘世彬把研究重点放在美术欣赏·评述课上。为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她奔波于图书馆、书店之间。除了美术专业知识,她还注重人文知识、自然学科的积累。几年来,自己购买了各种书籍千余册,丰富了学识,开阔了思路。在探索中,刘世彬分别总结出风景画、人物画、抽象作品、儿童画的欣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她的多节美术课在市区竞赛中获奖。几年来,她多次赴天津、上海、河南、江苏、青海等地做公开课受到各地美术老师的欢迎。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刘世彬尝试着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开启生活中每一扇未知或已知的门,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用有限的知识换取无限的思考,点燃、开发孩子们的潜能,把学生从“云深不知处”的单一学科带到高处俯瞰“庐山真面目”,以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综合体验。
刘世彬深知,要达到这一质的飞跃,除去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自身素质也必须提高。在抓教学的同时,刘世彬对教育科研从不放弃,她先后参与了北京市美术教学与信息整合科研课题的研究、北京市激励评价研究、石景山区开放式教学研究等课题。在研究中,她分别负责欣赏评述部分的子课题,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者、北京魅力女教师……尽管拥有这些闪光的头衔,但当刘世彬自我介绍的时候,却只是一句“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是啊!做一名教师,这不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用毕生精力来追求的终极目标吗?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刘世彬老师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终身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