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意味着严苛、批判、痛苦、自律和缺乏创造性?美式教育, 等同于自由、赞美、快乐、开放性和创造性?1月,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将自家的中式教育经历出书以后,引发了一场中美教育论战。论战中,虎妈遭到前哈佛大学校长拉里·萨默斯等美国精英的批评,也意外收获了自家两位混血女儿的支持。“孩子天生就有强大的内心,我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骄傲。”2月10日,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蔡美儿接受《外滩画报》独家专访。这是她首次接受中国大陆媒体专访。采访中,笃信精英主义的她称,“充分学习达到卓越,就可以带来开心。因为你自信、骄傲,才会快乐。”
“她是一个恶魔。”
“她的育儿方式很粗暴。”
“哪里有爱,哪有宽容?”
1月9日,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新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出版。两天后,她受邀参与著名电视节目《今日秀》的录制。
节目现场气氛却有些冷。主持人美乐迪·薇拉一向快乐阳光,但在朗读观众对新书的评论时,口气越来越不屑,甚至难以掩饰自己的蔑视。
蔡美儿端坐镜头前方,面露微笑,妆容精致;她的眉梢和眼角稍稍上翘,有一张典型东方人的脸孔。蔡美儿娇小玲珑,衣着简单优雅。当她和年龄分别为18岁、15岁的混血女儿簇拥在一起时,看上去好像三姐妹。
然而,蔡美儿亲切的外形,与《虎妈战歌》里描绘的粗暴“悍妇”形象,实在相去甚远。该书第一章郑重其事地介绍了蔡家的十条“虎”门家规: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朋友的聚会;不准有一门功课成绩低于A;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在现场,这位虎年出生的华裔女人不断对攻击性话题作出回应:“不是这样”,“这是一个误解”,“可能那位观众没有看完我的书。”
《虎妈战歌》在美国上市一周,登上亚马逊排行非虚构类第一名。《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发表书摘,3天引发1000多条网友评论,Facebook讨论相关话题10万多条。目前,《华尔街日报》官网上有关虎妈的讨论贴,超过8000条。
《时代》周刊评论,“虎妈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人对严厉的东方式教育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蔡美儿提到的美国教育问题,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虎妈战歌》发表前一个月,正好是全美年度《国际学生能力测评》(PISA)结果公布,美国学生成绩整体第17,而首次参加测试的上海学生总体第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谈到教育时忧心忡忡,“美国已处于‘东方号时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习惯于领先的领域,另一个国家已经开始超越我们。”
“虎妈热”很快蔓延到欧洲、亚洲。1月中旬,《虎妈战歌》分别在英国、德国和中国上市。有趣的是,当《虎妈战歌》从英语版翻译到当地的语言,书名也变得柔和,德国版叫做《成功之母》,中文版叫《我在美国做妈妈》。
这些日子,蔡美儿接受了来自《时代》周刊、《奥普拉杂志》、CNN电视台等的专访。德文版推出后,她接受了《明镜》周刊的专访。本报是她接受专访的独家中国大陆媒体。
“我渴望中国人能够理解我。”她告诉本报记者。
“中式教育为孩子构筑自信”
当本报记者向蔡美儿提出专访申请时,她提出一个要求:请把整本书读完。
“现在很多记者仅仅看了《华尔街日报》的片面书摘就提出采访我。他们读到的不是完整的我。在书的前、中、后几章,我的教育方式改进了不少。”她在邮件中写道。
2月10日,记者拨通了蔡美儿的手机。电话那头,蔡美儿说地道的英语,而且语速飞快。(蔡美儿从小学习福建客家话,普通话并不标准。为弥补缺憾,她长期雇用中国保姆教两个女儿普通话。)
采访中,蔡美儿提到了3次“误解”。她坦诚说:“我感觉西方社会对中式教育很有多误解,我希望自己引以为傲的‘中国模式’,能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同。”
同时,她也吐露自己的担忧:“我是用半挖苦、半开玩笑的口气写完这本书。比如说,露露冲着我叫‘伏地魔’,更多的是出于调侃,而不是愤恨。我不清楚中国人能否理解我的自嘲。”
当得知记者正在第二遍阅读英文版时,她说,“那真是太好了”。
采访结束,记者提出希望她能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照。第二天,记者邮箱涌入10多封邮件,总计20多张照片,照片上蔡美儿清晰地标注了每张照片的标题。除了蔡美儿夫妇、女儿和两条爱犬的合影,大女儿索菲娅14岁登上卡内基音乐厅独奏照,以及小女儿练习小提琴的照片外,蔡美儿还发给记者自己婴儿时的照片,自己与父母的合影以及一张漂亮的结婚照。
这位办事追求效率、耐心和尽善尽美的人,渴望在中国人面前更全面地展示自己。蔡美儿还专门给记者发了一封邮件,为中国父母推荐了4本书,分别是大卫·谢达利的《Me Talk Pretty Someday》,戴夫·埃格斯的《天才的怪诞和忧伤》,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以及裘帕·拉希莉的《医生的翻译员》。
“我对我的教育方式很骄傲。我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中式教育可以为孩子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等到孩子十三四岁,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多些选择。”她希望通过《外滩画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中国父母建议。
蔡美儿的严格家教,传承于她的父亲,一位从来不允许女儿做第二名的严厉学者。蔡家祖辈来自中国福建,父亲蔡少棠(Leon M. Chua)在菲律宾生活多年,后赴美留学,拿到麻省理工博士学位,现任伯克莱大学电机系教授。蔡家共有4个孩子,都是女儿。蔡父规定,女儿们在家必须说中文,每吐一个英文字,就会被筷子抽一下。女儿的成绩单上,只有A才能过关。蔡美儿是家中最大的女儿,父亲对她的要求最严。一次,蔡美儿带父亲参加一个颁奖礼,她拿了二等奖,父亲发火了,对她说,“以后绝对、绝对不能再让我这样丢人。”
结果,“严父出才女”。蔡美儿和三妹蔡美文成为哈佛博士,二妹蔡美星是耶鲁博士。最值得一提的小妹美音。蔡美音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但严格的父母仍要求她“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结果,蔡美音曾在残奥会勇夺2枚金牌。目前,她在沃尔玛工作,有男朋友,仍在练习钢琴。
小妹美音的传奇经历,让蔡美儿意识到,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天生的资质无关,关键是教育方式。
从铃木教学法、“一万个小时的黄金法则”到混合教育
从小,虎妈便替大女儿索菲娅选择了学习钢琴,为小女儿选择拉小提琴。从3岁开始,每天,索菲娅需练习4至6小时的钢琴。两个女儿不听话时,她有时会心急骂她们“垃圾”(Gargabe)。蔡美儿相信,孩子天生有“强大的内心”,可以用训斥甚至威胁的方式对她们施压。
蔡美儿坦承,自己有时会骂索菲娅“废物”,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也曾用同样的词汇骂她。“我清楚那是因为他想让我好,肯定我能更出色。”有次,露露告诉蔡美儿,“我在课堂测验中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结果满脑都是你烦人的声音:再想想,你可以的。结果答案就出来。”
在《今日心理学》杂志自由撰稿人Hara Estroff Marano的著作《懦弱的国度》中,所展示的证据表明,蔡美儿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研究表明,未接受过各种难题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不起心理学家称之为的“掌控体验”(mastery experinces)。建立起这种体验的孩子会更乐观、更坚定,会感到自己能够应对逆境和实现目标。
此外,虎妈尊崇日本铃木镇一博士始创的铃木教学法(Suzuki Method)。这个方法强调“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是“环境之子”,家长需要成为孩子的“陪练兵”。在露露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虎妈全程陪同,并充当司机。
这是露露典型的一个周末日程表:周六8:30,驾车1小时去康涅狄格州诺沃克,参加管弦乐团3小时练习,再驾车1小时回到纽黑文做家庭作业,1-2小时的小提琴练习,1小时有趣的家庭活动;周日,练习1-2小时小提琴,驾车去纽约城1小时,上田中直子老师的小提琴课2小时,驾车返回纽黑文做家庭作业。
至于为什么每天要练4小时?因为虎妈相信《纽约客》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总结出的“10000小时黄金法则”。格拉德威尔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音乐家、运动员、数学家等等都是如此。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练习,需要有的放矢地练习10000个小时,也就是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最终,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成为了成绩全A的“音乐天才”。让虎妈自豪的是,大女儿索菲娅在14岁成功登入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奏会。
但令虎妈挫败的是,与大女儿温顺的性格截然相反,小女儿露露是天生的叛逆者。全家四人在俄罗斯旅游时,13岁的露露的叛逆性格彻底爆发了。在红场附近的咖啡馆里,服务员递上一道鱼子酱,结果成为母女战争的导火索。蔡美儿希望女儿尝一颗鱼子酱,女儿拒绝;于是,蔡美儿亲自挑了一颗放在筷子上递给女儿。“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在意我吃不吃鱼子酱?你不能强迫我吃任何东西!”露露声嘶力竭的喊叫,让整个咖啡馆的人都盯过来。最后,露露厉声对蔡美儿说,“你不爱我!你以为你爱我,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每一秒钟都在让我自我感觉一落千丈,你会毁了我的生活。我无法忍受继续待在你的身边。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话毕,露露从桌子上抓起一个玻璃杯狠狠砸在地上,水和玻璃片四处飞溅……
这个场景出现在《虎妈战歌》的结尾。蔡美儿回忆,整本书的开头和中段,只花了她2个月的时间。但写结尾时突发的“鱼子酱”事件,她久久不能下笔。她明白,露露心中的怒火,与鱼子酱无关,而是她压抑已久的小提琴练习。最终,虎妈决定:让露露放弃小提琴,改学她自己喜爱的网球。
“我决定采取一种混合的方法。”蔡美儿说,“孩子在18岁前,按照中国的方法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18岁后再采用西方的方式,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我想这样可以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