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在昨天举行的“第三十期院士专家讲坛——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本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杜亚松指出,近30年来,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近1/3的就诊青少年出现了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问题。他认为,除了学习压力过大,“双重束缚”、“角色错位”等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患病的原因之一。
中国儿童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杜亚松说:“上世纪80年代,青少年前来就医主要是解决多动症问题;90年代中期,一些青少年开始出现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21世纪初期,近1/4的就诊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近几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近1/3,这个发展趋势很令人担心。”
杜亚松指出,除了学习压力过大,不良教育方式也是孩子患病的原因之一。“一些孩子就是因为‘双重束缚’、‘角色错位’等不良教育方式而发病的。”“双重束缚”是指家庭成员对孩子发出自相矛盾的指令,造成孩子产生困惑,继而产生不安、惊慌和愤怒,甚至造成精神分裂。“角色错位”是指父母不好好演绎父母的角色,却把自己错当成“警察、教师、领导、保育员”。
他举例说,有一名高三男生因为“双重束缚”而患上精神分裂。这个男生在高三时突然产生一个疑问:“我是谁,我要往什么方向去”,后来发展成“我是男人还是女人”,如今已经出现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状。追踪源头后发现,孩子的爸爸一直教育孩子“挺起胸,要有男人样”,孩子妈妈则说“干嘛这么累,男人也该轻松点、温柔点”。时间久了,孩子就在这种“双重束缚”里无所适从,演变成精神分裂。
而“角色错位”的父母很普遍却又不自知。一个两年级的男孩每次看到妈妈就咬牙跺脚,似见仇人,他妈妈以为孩子精神出了问题。但杜亚松诊断后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妈妈的“角色错位”上。这位白领高管妈妈每天一回到家,为了不让老人继续溺爱孩子,就把儿子拎进小房间,然后让他弹10遍钢琴、做功课,完不成就关禁闭。“这哪是妈妈的角色,这分明是严厉的教师、警察嘛!无怪乎儿子要出现情绪问题。”自从这位妈妈把角色放正,让孩子独立完成功课后,孩子逐渐恢复了正常。